江西天启足球_江西启天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tamoadmin 专栏观点 2024-05-25 0
  1. 从古代到现在姓"方"的名人和"方"姓的由来
  2. 明朝的天启、崇祯年间,都有哪些著名历史人物?
  3. 如何进入江西干部管理学院网络学习
  4. 明朝天启年间的大理寺右寺丞是谁
  5. 明朝出现了四次禁毁书院案,最后一次出现在天启五年,史称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汉族。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编辑本段]后妃子女  父:明光宗朱常洛

母:王才人,初为东宫选侍,1605年封才人,1619年殁,及熹宗继位,追上尊号曰孝和太后,迁葬庆陵。

乳母:客氏,本为保定府定兴县民侯二之妻,万历中,入宫哺育皇长孙。天启初封为奉圣夫人。每在宫中肆*横行,后妃多遭其毒手。魏忠贤得势,实因客氏,二人狼狈为奸,贻害无穷。崇祯继位,令出宫。三月而论罪,下浣衣局,笞死。

江西天启足球_江西启天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皇后

懿安皇后张氏:约公元1606—1644年,开封人,生员张国纪女。传说名嫣,小字宝珠,于信史无考。1621年,以国色入选,册为皇后。性严正,对熹宗多有规劝。厌恶客魏专权,不***以辞色,曾欲将客氏绳之以法,被忌恨。曾有孕,客魏买通宫人使她流产,从此不育。客魏犹恨之,唆刘志选使劾后父张国纪,诬后非国纪亲生,几乎倾摇中宫。熹宗病重,张皇后力挫客魏阴谋,传旨令信王嗣位。崇祯朝,上徽号曰懿安,居慈庆宫。崇祯帝于朔望及皇嫂千秋,必衣冠朝谒,礼敬如母后。1644年,甲申国变时,自缢殉国。《明史》《懿安后事略》《霜猿集》皆载人亲见其死。清兵入关,合葬于熹宗德陵。

妃嫔

任皇贵妃 原封容妃 任容妃生献怀太子朱慈炅 国亡后冒充已殉节的懿安皇后,招摇诓骗,颇惑人视听,以至明末笔记所载张皇后下落事多失实,《甲申纪事》甚至谓张后迎降李自成,贺宿著《懿安后事略》为之力辩。

范皇贵妃 原封慧妃 范慧妃生悼怀太子朱慈焴。

张裕妃 裕妃以直烈忤客魏,被幽闭于冷宫中断绝饮食,至活活饿死,死时尚身怀有孕。

李成妃 生一女,早逝。成妃曾利用侍寝之机替范妃向皇帝求情,不料因此招来客魏的忌恨,被幽闭在长春宫中断绝饮食,幸好成妃早有预料,先在檐瓦中藏有食物,方才免过一死。仍获严谴,崇祯初,恢复位号。

冯贵人 因谏罢内操为客魏所忌,矫旨赐死。

某氏,生怀冲太子朱慈燃。

长子朱慈燃,怀冲太子,生母不详,早夭

次子朱慈焴,悼怀太子,母皇贵妃范氏,早夭

三子朱慈炅,献怀太子,母皇贵妃任氏,早夭

长女,早夭

次女,早夭

兄弟

简怀王 朱由?1?3

齐思王 朱由楫

怀惠王 朱由模

湘怀王 朱由栩

明思宗(信王)朱由检

惠昭王 朱由橏 [编辑本段]登基过程  在明熹宗的父亲明光宗于公元1620年9月病死后,熹宗被宣布即帝位,但是抚养朱由校的皇妃李选侍以明熹宗生母早逝为由,将熹宗扣留。

群臣非常着急,纷纷上书请李选侍放还熹宗。但是李选侍根本不听,仍旧将新皇扣留,幸亏太监王安从大局出发,将皇子骗了出来,交给了群臣。

李选侍见此,就赖在乾清宫不走,以此要挟群臣给他皇太后的封号。按古制皇帝即位后,应该立即迁入乾清宫居住,但是无人奈何的了李选侍。劝李移宫的奏章如雪片飞来,李选侍根本不理。群臣终于被激怒了,杨涟代表众大臣向李选侍下达最后通牒,让她即日离宫,新皇朱由校也下旨,让李选侍移宫,加上大太监王安对李选侍百般威吓,李选侍只好带宫女灰溜溜迁出了乾清宫,9月庚辰日奉朱由校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启”,是为大明熹宗皇帝。史称此***为“移宫案”,为明朝宫廷三大案之一。 [编辑本段]明熹宗时期的政治  明熹宗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势力较大,众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等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天启帝即位时尽心尽力,因此,天启帝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提拔袁崇焕,天启二年(1622)下诏为张居正***,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且有罢矿监,安抚辽东的之举。但是谁知不久之后就出了事。

这时的后宫之中,两颗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长。这两个毒瘤就是魏忠贤与客氏。魏忠贤原为一市井无赖,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并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天启帝,天启帝继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线上升,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客氏是天启帝皇帝的奶妈,其奸诈而贪权,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被排挤,客魏的权力覆盖了整个后宫。但魏忠贤并不满足,决心成为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天启帝玩乐,使天启帝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天启帝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天启帝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魏忠贤据此滥行赐赏,大施刑罚,造成空前的宦官专政。天启五、六年间,屡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并毁天下东林书院。凡正直的大臣,都被以东林党的罪名惨遭横祸,东林党人被贬、被杀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天启六年,天启帝还命顾秉谦等人修《三朝要典》,为魏忠贤等歌功颂德。 [编辑本段]明熹宗时期的社会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而且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其时,国内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这必然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天启元年,白莲教在山东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天启七年,国内还爆发了山东的徐鸿儒起义和陕西的王二之起义。

天启年间,明熹宗不但面临内忧,还有外患。山海关外,女真叛乱***步步进逼。明熹宗却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罢免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势力逐渐壮大,攻陷沈阳、辽阳,进逼宁远(今辽宁兴城),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明熹宗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明熹宗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对经、抚之争作出合理决断,以致后金军各个击破,攻陷广宁及其周围40余城。在阉党策划下,明熹宗杀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忠臣良将孙承宗亦遭猜忌被革职,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同时,荷兰人于1624年登上台湾岛,大明王朝很快又失去了台湾。 [编辑本段]技艺高超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明熹宗经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天启帝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天启帝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明熹宗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用轻木雕楼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明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订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朋纱囤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拽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大。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天启帝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拢,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明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整个工程中明熹宗都亲临现场。

明熹宗亲手制作的***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天启帝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

除木工活外,天启帝还醉心于建筑。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天启帝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天启帝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天启帝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天启帝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到天启七年(1627)间,明朝对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天启帝都亲临现场。天启帝常常在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棵作,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面对这样的主子,奸臣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他常趁天启帝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天启帝批示,天启帝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正如《酌中志余》所述:“当斫削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号为批红。天启帝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而天启帝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使大明王朝在他的这双手上摇摇欲坠。

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天启帝皇帝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编辑本段]大字不识的“文盲皇帝”  明天启帝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因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天启帝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

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帝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天启帝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

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一年,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邦国的进贡,而且进的是贵重礼物,天启帝原本应隆重接待。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由于也是目不识丁,忙转手递给天启帝,天启帝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编辑本段]明熹宗之死  公元1627年八月,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然后,又与王体干、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

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天启帝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到了天启七年夏,天启帝的病更重了。八月十一日,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入卧房,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8月乙卯日,天启帝驾崩于乾清宫,终其一生。《明史卷二十二?6?1天启帝本纪》评价说:熹宗“在位七年,妇寺窃权,滥赏*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朱由校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德陵。庙号为熹宗,又称为天启皇帝。卒后谥号为“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天启帝专心致志地盖着他的“宫殿”,奸佞们却在悄悄地挖着他的墙脚,熹宗死后仅十多年,明朝就灭亡了。

历史评价:

天启帝在位期间纵容奶娘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而熹宗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他们沆瀣一气,排斥异己,尤其将东林党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尽。杨涟、左光斗等皆惨死于其手,而熹宗丝毫不觉,连***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熹宗酷爱做木工活,在宫中乐此不疲。世传魏忠贤往往于皇帝全神贯注干活时呈上奏章,于是上谕多是“知道了,你们用心行去”这类话语,魏忠贤始得肆意妄为。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熹宗就是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然而志在振兴的崇祯在三个月后就铲除了这个大害。

纵观天启帝的一生,固然荒唐昏聩,究竟是一个欠教育的顽童的行径,不是恶人(虽然他的昏聩对明朝造成的祸害无穷)。归根结底应归罪于天启帝的祖父万历皇帝,万历不喜长子,不关心他的教育,长子自身难保,自然导致长孙的教育更被忽视,乃至熹宗继位时据说大字不识几个,遑论朝政。熹宗终究是“凡事愦愦”(太监王体乾语)而已,对待夫妇手足的情谊不薄。病重时,信王入见,熹宗拍着榻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熹宗对张皇后也很爱惜,使客魏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时,熹宗道出心中对张皇后的歉疚,嘱咐信王要善事中宫,足见结***意。

从古代到现在姓"方"的名人和"方"姓的由来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2018-07-10在福建省福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儒江西路60号中建海峡商务广场2#楼6层01、05研发室(自贸试验区内)。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5MA31WDTX83,企业法人杨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教育咨询服务;对教育业的投资;投资咨询服务(不含证券、保险、期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明朝的天启、崇祯年间,都有哪些著名历史人物?

一. 方氏朔源

[编辑本段]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方叔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大获全胜,为周室中兴立下不朽功勋。故后世一些方姓宗谱***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方氏血脉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 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 溯源堂组织. 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二、方氏概述

[编辑本段]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 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 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 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 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方见尘等等。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 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 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楼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藏书也都达数万卷之多。 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 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 蚊髌浼淦翁?A target=_blank name=baidusnap1>方氏家业繁盛,名士、***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刑部尚书方衡,考据大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有人认为是我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的家族。直到当代, 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形成一个庞大的学者群体. 其中较为知名的如:理学家方学渐, 经易学者方大镇, 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 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 文学家方孝标, 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 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学家,政治家,水利专家方观承, 文学家,总督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学者方守粦, 方守敦, 文学理论家方孝岳, 民国要员方治,“一代大哲”方东美, 作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珪德(舒芜), 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 而且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实秋道:“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当代学者钱理群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台湾作家高阳赞:“方氏一门,忠孝节义,四字俱全,为中国第一等的诗礼之家 ”. 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中华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 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最多是安徽达100万多, 其次是浙江约55万, 第三是广东约40万,其他较多的省份为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云南,江苏,台湾等,在北方省份方姓人口稀少, 在河南排86位.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该县方姓聚族达17万之多,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金华县,安徽桐城,枞阳,歙县,休宁,湖南平江,岳阳,广东普宁,开平,东莞等等,人口最多的镇是广东普宁洪阳镇,方姓约7万人,约占50,是真正的"方半镇" 。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祖唐朝翰林学士,新罗文化大史方智.泰国方姓多为潮汕移民人口6万.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为了逃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才,张,施, 旋,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名家豪杰如云. 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 "方氏之显于周, 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苏东坡题词"文章***, 诗礼传家",苏洵题"文武世裔, 千古流芳" .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百分之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百分之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百分之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百分之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方氏历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汉名宦方储, 唐诗人方干, 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爱国诗人方岳,元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学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学家方东树,英烈方声洞, 革命领袖方志敏, 抗日英雄方振武将军, 方先觉将军. "一代大哲"方东美,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还有"方氏三圣": "墨圣"方于鲁, "联圣"方地山, "骨圣"方先之.等等.

三、郡望堂号

[编辑本段]

堂号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 正学堂, 朔源堂.

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四、由方氏开创的中国学学术流派,武林祖师,学科创始人,奠基人等等

桐城派。创始祖师为清方苞。桐城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等。

桐城方氏学派。创始人明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方氏学派对中国文化有两大贡献,一是在《周易》的研究上成果斐然,是象数派易学的集大成者。二是其探索自然领域中形成的质测之学,即自然科学。

错简重订派:明清重要医学流派,创始人为明代方有执。方有执20年完成《伤寒论条辨》,以“错简”为言,重新编次伤寒论,是影响很大的创举。大倡“三纲鼎立”之说,开创了研究《伤寒论》的新趋向。此后许多医学名家均宗其说。形成中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错简派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创始祖师清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 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创始祖师清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清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地

四川竹丝绣画创始者清画家方炳南

中国化工业先驱者,”中国日用化工之父”,近代沪上爱国实业家方液仙.

创立中国新闻事业史体系,中国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教授

我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 船舶流体力学专家方文均

中西交通史研究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院士方豪

韩国著名的少年运动先驱者,创造了第一次定了孩子节日“儿童日”作家方定焕

美国华裔生物科技界的先驱方瑞贤博士

世界皮草业“开料”技术的首创者, 抽刀鼻祖方新道

我国陆地碳循环的研究奠基人方精云博士

中国足球奠基人之一,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

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地球物理学家--方俊院士

中国骨科先驱,发明”方氏分类法”.被誉为”骨圣”-方先之教授

中国空军第一王牌---空1师(原空四师)创建人方子翼将军

我国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研究的奠基人和微流控分析技术的开拓者方肇伦院士

均匀设计创始人, 世界统计学院院士,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方开泰教授

中国民族史学的开拓者,“纳西语言与历史学之父”方国瑜教授

开辟中国植物研究的新道路,“中国最杰出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

“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国画家方增先

被誉马华文学最重要播种人,大马华文作协***方北方

「香港泰拳之父」方野

我国“中毒性肾病”学术的创始人,被誉为“中毒性肾病学之父”方国祥教授

我国“过程控制”学科的创始者方崇智教授

我国化纤专业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纺织系统环保专业的奠基人方柏容教授

中文网络先驱者,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创办人方舟子博士

中文博客先驱者,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博士

五,方姓历史悠久,名人精英层出不穷, 历代名人总数排第38位,相对率(名人比例/人口比例)排第11位.

古代名人:

方 雷: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其后裔以地为姓,分为方,雷二姓,至今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相: 参考方弼条.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诗经》中《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望,平陵人,王莽乱,隗嚣起兵,聘为军师,为其制定战略决策,更始二年,嚣不听望之言,将应征,以书辞谢而有年,更始三年(25),方望与安陵人弓林在临泾拥立前孺子刘婴为帝,方望为丞相,弓林为大司马,后兵败被杀.

方 储: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浙江淳安人。

方 干: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浙江淳安人。

方 清: 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领袖。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

方太: 五代后晋名将.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山东青州千乘人。

方 峻: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福建莆田人.

方 訚: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浙江淳安人。

方 琼: 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湖北通城县人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后战败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之一.

方崧卿: 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福建莆田人.

方信孺: 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莆田人。

方大琮: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福建莆田人.

方士繇 :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 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莆田人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 枢 : 宋代武状元,不详,身世待考.

方岳:南宋著名爱国江湖派诗人。字巨山,号秋崖。1232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一名,廷试时忤犯权相史弥远而降为第七,后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他的名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脍炙人口。祁门人.

方 斫: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就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浙江仙居人

方回: 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著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朴实,反映民众疾苦。著《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等. 安徽徽州人.

方凤: 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浙江浦江人.

方从义: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贵溪(今属江西省)人,

方炯: 元末明初名医.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他的座右铭“但愿人常健,何愁我独贫”。所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 福建莆田人。

方国珍: 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浙江台州人.

方克勤: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正直清廉万民称颂。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著有《汗漫集》.浙江宁海人

方孝孺: 明思想家,文学家. 为帝师,推行新政。人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时,为正义拒为篡位的朱棣草诏,刚直不屈, 视死如归,被暴君株杀10族,死难者达八百多人.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著有《缑城集》《逊志斋集》. 宁海人,

方有执: 明代名医. 伤寒学上“错简派”之创始人. 方有执竭20余年之精力,撰成《伤寒论条辨》, 由是形成明清时代重新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其影响深远,清代名家均拥护其说,形成伤寒学上的“错简派”。安徽歙县人.

方逢时: 明名将。湖北人。巡抚辽东,万历初,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方才略明练,处置边事,皆协机宜,提出修筑自龙门盘道墩以东至靖湖堡一带要塞,设兵戍守。累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著有《(大隐楼集》。

方 瑛:明名将。镇守西南贵州等地。足智多谋,多次平定叛乱,战功卓著。瑛为将,严纪律,信赏罚,临阵勇敢,善抚士。士皆乐为用,以故数有功。瑛天姿英迈,晓古兵法,为人廉,谦和不伐。所至镇以安静,民思之,久而不忘。

方献夫: 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辞官后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国、少保,乃赠太保,谥文襄。 著有《西樵稿》,《周易约说>>. 广东南海人

方从哲: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崇祯元年二月卒,赠太傅,谥文端。浙江德清人。

方孔炤: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著有《周易时论》 . 安徽桐城人。

方于鲁: 安徽歙县人.明朝一代"墨圣", 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最佳,被誉为"前无古人" 著有《方氏墨谱》

方学渐: 人称明善先生,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 的创始人.也是桐川学馆的创始人,门生如云。朱彝尊赞曰:"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

方仪凤: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武状元。为广州参将,奉命讨平海上的“红毛夷”和“矮寇”屡建战功。在一次血战中,壮烈捐躯。后由他儿子“九门提督总兵”方懋昌取血衣送归故里,葬在绍埂村南凤形山之麓。至今衣冠冢仍幸存。安徽池州人

方维仪:明末女诗人,青年寡居,与其嫂共同教养其侄方以智。著有《清芬阁集》,又编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安徽桐城人.

方岳贡:明左都御史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被列为天下五个廉轮监司之一。明代阁臣中带都御史者,自岳贡开始。任松江知府其间, 主持修建上海地区也是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著有《国纬集》61卷、《经世文篇》等。 湖北省谷城人。

方逢年: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魏阉事败,复起用。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宰相)。浙江遂安人。

方 文: 明清之际著名诗人, 诗与其侄方以智齐名, 他写的<<都下竹枝词>>是中国最早吟咏烟草的诗歌. 安徽桐城人.

方应祥:万历44年殿试夺魁。同考韩若愚得公卷叫绝,定为首卷。因其年龄过大等,未摘状元桂冠。 后任山东布政司参政佥事,为政清廉正直。母丧,守庐3年,至孝,终哀伤而卒,人称“死孝”著《青来阁文集》,《四书讲义》等。浙江衢县人,

方以智:伟大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著作繁多.明亡自沉殉节,因反清,其学术思想受到抑制,直到近现代其学术思想才渐被挖掘。被誉为“四大思想家”“明末四公子”“六真子:真孝子,真才子,真忠臣,真佛祖,真学者、真思想家”

方象瑛:清康熙1673年与其兄象璜完成《遂安县志》编纂工作。1679年,考取“博学鸿词科”二等,授翰林编修,参与修《明史》。方象瑛自号“金门大隐”。著有《健松斋集》、《封长白山记》、《松窗笔乘》等,浙江遂安人

方象璜:进士,荆州府推官,康熙三年(1664)任枝江知县时,兵荒马乱,民苦徭役,他详免一切杂派;县署尽力而为,捐出薪奉,弥补地方财政赤字。百姓盛赞他的德行,被《荆州府志》上列为名宦.

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为洪门“前五祖”之一.(又称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中被尊为“中五祖”。

方功惠:清代著名藏书家。自幼嗜书,家有碧琳琅馆,藏书十万卷,富甲粤东,也喜欢刻书。所刊《碧琳琅馆业书》,收书四十四各种,中多海内罕见孤本;又刻有《古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等。湖南岳阳人

方殿元, 方还(子),方朝(子):广东番禺人. 清初诗人, 父子三人同为文坛岭南七子,同为岭南人。其他四人是: 梁佩兰,程可则,陈恭尹,王邦. 因居吴,喜以诗结纳四方,方还,方朝兄弟被称为“吴下二方”。

方还: 广东番禺人. 清初诗人, 父子三人同为文坛岭南七子

方朝: 广东番禺人. 清初诗人, 父子三人同为文坛岭南七子

方中通: 清朝时的数学家, 易学家. 中国第一个论对数的人.著有<<度数衍>>. 安徽桐城人.

方拱乾:文学家.因受江南科场冤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方拱乾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一书,很有史料价值, 是黑龙江省的第一部地方志。安徽桐城人

方孝标: 文学家. 文字狱的受害者.康熙九年入滇,仕吴三桂,为翰林承旨。据在滇、黔时所闻所见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纪闻》。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其言。后戴名世被祸,并及孝标.掘墓锉骨,亲族坐死及流徒者甚多。安徽桐城人

如何进入江西干部管理学院网络学习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他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鄂北度过的,对此地有不解的怀念之情。

跟随寡母依靠叔父在随州长大。他4岁丧父,随母亲郑氏依靠在随州任推官的叔父日华生活。因叔父家贫,在母亲教导下,以芦管当笔,大地当纸学习写字。稍长即读古人文章,练习写诗。10岁时,家更贫,就借书抄诵。史书有他向城南李姓借韩愈文6卷认真阅读的记载。

不忘旧情为童年时随州的好友亭园作序。他17岁在随州应试落第,两年后再试,又落第。直到23岁时赴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应试,经三次考试均获第一。殿试时获甲科进士,任洛阳推官。但对随州很有感情。公元1033年他远在洛阳,还为他童年的好友所修筑的亭园作序。序中有“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字里行向,流露出他对随州的依恋之情。

任乾德令时曾为谷城县令狄栗作墓志铭。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十二月,他任乾德(今襄樊老河口市)县令。翌年,为修礼兴学的谷城前县令狄栗作墓志铭,向人们推广其善举。

多次游览襄阳,写下了不少歌颂襄阳的诗篇。例如《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等。尤其是后一首,对襄阳的街道、形势和物产、风景,作了优美生动而又全面的概括。

收复襄阳等六郡的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

绍兴四年,岳飞大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

据《宋史·本传》记载:伪齐遣李成挟金人入侵。破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及信阳军,宋命飞为之备。四年,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飞奏:“襄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基本,今当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李成远遁,然后加兵湖湘,以殄群盗。”遂授飞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遂复郢州、随州,趋襄阳,李成迎战,左临襄江,飞笑曰:“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成左列骑江岸,右列步平地,虽众十万何能为。”举鞭指王贵曰:“尔以长枪步卒击其骑兵。”指牛皋曰:“尔以骑兵击其步卒。”合战,马应枪而毙,后骑皆拥入江,步卒死者无数,成夜遁,复襄阳。襄汉平,辞制置使,不许。以随、郢、唐、邓、信阳并为襄阳府路隶飞。

岳飞在襄阳的另一政绩是上奏襄阳等六郡人户阙牛、粮,乞量给官钱,免官私逋负,州县官以招集流亡为殿最。五年,任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招讨使。六年,入觐,面陈“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帝从之。

京湖制置使——李曾伯

李曾伯(公元1178年—?),字长儒,号可斋。覃怀(今河南武陟县西)人,后移居嘉兴(今属浙江)。进士出身。宋理宗初,任沿海制置使,后调京湖安抚制置使兼京湖屯田使。

淳佑十一年(公元1251年),李曾伯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率军收复襄樊两城。上疏免纳襄阳租税三年。

因他长期与蒙古兵对抗,对边境事能够尽言,受到好评。他长于诗词,著作有《可斋杂稿》。

在襄阳城西龟山脚下,面向东,有摩崖,高2?7米,宽3?1米,上刻有《襄樊铭》,也称《李曾伯摩崖铭》。其铭共79字。书法工整,刀笔精良,距今700多年,仍清晰可见。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都襄阳的“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著名领袖。幼时给人牧羊,长为银川驿卒,善骑射。崇祯初,高迎祥等起义,称闯王。自成为迎祥部下,称闯将。九年,迎祥牺牲,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十一年,潼关战败,与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逃往商、洛山中。翌年再起,又被困巴西、鱼复诸山中。十三年突围入河南。提出“迎闯王,不纳粮”。大得民心,军势大振。十六年在襄阳建立***,称新顺王。次年,在西安建立大顺***。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朱明王朝。清兵入关,战败,退至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

李自成一生中,在襄阳活动时间不是太长,自崇祯十五年秋至崇祯十六年秋,只有两个年头,但是,他在襄阳***取的措施,却对农民军建立自己的***,推翻朱明王朝的统治,得到群众广泛拥护和支持,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一,李自成在襄阳,整顿军队,严明军纪,刻意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护人民的利益,甚得民心。

其二,李自成在襄阳,一改过去流寇主义倾向,初步建立了农民自己的革命***。他改襄阳为“襄京”,自立为新顺王,创官爵,名号大行署。任将军、上相、左辅、右弼,委各地官员为侍郎、侍中、从事等。这种***建设,为大顺***西安建制及北京定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三,李自成在襄阳召集大会,筹划方略,选择路线,进军北京,为及时推翻朱明王朝的统治,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袭杀襄阳王的“八大王”——张献忠

张献忠(公元1606—1646年),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属陕西定边东)人。初当兵,犯法逃走。崇祯三年(1630年)参加义军,自称八大王。王自用聚义军三十六营于山西,他为首领之一。八年荥阳大会,为十三家之一。会后东征,转战豫、陕、鄂、皖各地。十一年受明兵部尚书熊文灿“招抚”,驻兵谷城。次年再起,夺取四川,在成都即帝位,建立大西***,年号大顺。后与清兵战于凤凰坡,中箭身亡。

张献忠从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设计伪降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袭杀襄阳王,共在谷城、襄阳两年多的时间。

明末大画家石涛

明朝天启年间的大理寺右寺丞是谁

1、登录江西干部网络学院主页,在学员登陆区登陆(用户名为本人***号码,初始密码为888888,必须由当地组织人事部门预先将你的学员信息进行录入),点击“学习中心”,进入后点击“选课中心”,选择相应专题课程开展在线学习。

2、由于江西干部网络学院的课程多,期间电脑不能做其他事,特设计本软件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处理工作。使用本程序可以快捷地完成江西干部网络学院相关课程的学习。

3、江西干部网络学院挂机软件可以直接的让你在电脑上面自动的达到学习的时间,同时都是可以帮助你自动的回答问题的。这里还是可以为你提供最新的天启江西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助手破解版的,不需要你花费什么金钱就可以免费的使用。

4、江西干部网络学院挂机主要功能

(1)可以自动处理各种弹出窗口,自动回答问题。

(2)必修课播放完成后可自动完成相应考试。

(3)学习完一个课程可以自动跳转到下一课程学习。

(4)播放时网络掉线可自动重登录,继续学习。

(5)一台电脑上可同时登录多个帐号学习,但每个帐号必须激活。

(6)播放时可设置声音开\关,可最小化播放,不影响工作。

明朝出现了四次禁毁书院案,最后一次出现在天启五年,史称

天启年间的大理寺右寺丞有:

1、余懋衡

余懋衡字持国,号少原。婺源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中进士,初授江西永新知县。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巡按陕西。天启元年(1621年),余懋衡召起为大理寺右寺丞,寻转大理寺左少卿,接着又升都察院右佥御史、左副都御史,后又改兵部左侍郎等职。

2、毛一鹭

毛一鹭是遂安(今浙江淳安)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曾任兵部左侍郎。天启年间升任大理寺右寺丞、右少卿。五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期间依附阉党,为魏忠贤立生祠于苏州虎丘。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造成了“东林书院***”。

明朝后期,政治日益***,思想控制愈来愈加强,特别是到严嵩当政,宦官魏忠贤专权,特务遍地,牢房私设,不许自由讲学。所以从嘉靖、万历以后,连续四次禁毁书院,政治对书院的干预达到了顶峰。

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游居敬上疏斥责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请求皇帝“戒谕以正人心”。嘉靖一方面慰留湛若水,一方面则令所司毁其书院。于是年四月下令罢各处私创书院。这次禁毁的矛头,只在湛若水创办的书院,其他各地书院仍照常活动。

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吏部尚书许赞,以官学不修,多建书院“聚生徒,供亿科扰”,耗财扰民为借口,上奏嘉靖。嘉靖“即命内外严加禁约,毁其书院”,“申毁天下书院”。当时严嵩柄权,这次毁书院,实为宰相严嵩的意旨。但这次处理的大多是官办的书院,其他书院后来照常建立,如混元、云兴两书院即建于嘉靖十七年之后。

这两次禁毁书院是由于当时在朝执政的人,有许多是反对王阳明、湛若水的学者,他们对于王、湛的广建书院,聚徒讲学,妄加罪名,实是为了在政治上和学术上进行压制。以“官学不修,别立书院”,“动费万金,供亿科扰”为借口,禁毁所有书院。但书院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声望很高,禁是禁不住的。《野获编》上说:“虽世宗力禁,而终不能止。”不仅如此,官方越禁,民间越办,所以明代书院,不仅以嘉靖年间为最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嘉靖十六年、十七年之后兴办的。

第三次禁毁书院是在万历七年(1579年)张居正执政时。张居正当国时,极力控制思想,对书院讲学特别厌恶。史载:“张居正最憎讲学,言之切齿。”他说:“圣贤以经术垂训,国家以经术作人,若能体认经书,便是讲明学问。何必又别标门户,聚党空谭。今后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著实讲求,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他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他写信给宪长周友山,指责当时书院讲学为“作伪之乱学”,“讲学者全是***好学”。张居正本是徐阶的***,但张最不喜其师的聚众讲学。因有一批官吏***托立书院讲学依附徐阶,实际是借此以把持郡邑。万历七年,常州知府施观民搜刮民财,私创书院,张居正便借题发挥,一面将施坐罪革职,另一面即以皇帝名义诏毁天下书院,自应天府以下凡64处尽改公廨。这是明代毁废书院最严厉的一次。但许多书院仍以各种方式得以保存。如安福县复古书院,易名“三贤祠”,贵溪县象山书院易名“象山祠”得以保存等。张居正禁毁书院的真正原因是害怕书院讲学“徒侣众盛,异趋为事”,“摇撼朝廷,爽乱名实”。至于说因为施观民搜刮民财而禁毁书院,显然是为掩盖真相而寻找的一种借口。

张居正禁毁书院比嘉靖年间禁毁书院的规模更大,措施也更加严厉。然而,书院讲学制度已深入人心,所以,虽禁犹存。当时确曾被毁的书院有成都大益书院等十六所;有些书院是名毁实存,仍以各种方式保存下来。说明当时不少人实不愿毁书院,但迫于张居正的政治压力,只好***取“阳奉阴违”的策略,设法保存书院。如长沙惜阴书院、瑞州筠阳书院、江西贵溪象山书院等。还有的书院,则根本未毁,如饶阳近圣书院等。张居正于万历十年(1582年)死去,万历十一年(1583年)就复建了仁文书院,其他书院也陆续兴建。所以,万历年间虽有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之举,但万历年间的书院数目反而不少,在整个明代仅次于嘉靖年间,居第二位,而且名毁实存的书院多在江西。江西自南宋经元至明都是书院最盛的地区,虽在禁令,仍设法坚持复办,足见当时书院讲学影响之深,一道禁令是不可能禁毁尽的。

明代第四次禁毁书院,就是天启五年(1625年)的魏忠贤禁毁东林书院,进而殃及其他书院。张居正毁书院,是痛恨讲学的浮夸习气,同时还想***育机构,不要又有学校,又有书院,是有一定的政治见解的,只是手段不当则已。而魏阉党人的禁毁书院,完全出于报复,无一是处。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城东南,原为南宋学者杨时讲学之所,元代时废止。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高攀龙重修书院,讲学其中,讽议时政,裁量人物,深为朝中当道者所忌。天启年间(1621—1627年),宦官魏忠贤专权,政治极度***,东林学派主张“除民贼”,直斥阉党集团,令他们恼羞成怒。当时东林书院在社会上影响极大,以致天下书院,只知东林。魏忠贤等遂疑所有书院都与东林同党,于是在天启五年(1625年)便下令“刊党籍,尽毁天下书院”而且手段狠毒,牵连罗织,屡兴大狱,害死许多人,名臣左光斗、杨涟等都在被害之列,东林领袖高攀龙不愿辱身于贼手,亦从容自尽。

阉党毁书院至不许存留片瓦寸椽,残酷到了极点。东林书院几乎全部被拆毁。八月,拆毁依庸堂。依庸堂由三间硬山顶构成,是讲学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建筑,位于丽泽堂后,燕居庙之前,在讲学建筑石牌坊至燕居庙的南北中轴线上,居于全书院建筑群中央。此堂是东林学派领地象征。当时官绅宿儒人等,凡至东林,都要先瞻仰参谒依庸堂,以为“斯文在兹”,“脚迹得入依庸堂,人生一大幸”。依庸堂被拆之际,高攀龙正被削籍回无锡家居。他家住无锡老城区南门以内之水阙巷,离东门东林书院较近。他原系朝中正二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曾担负着国家监察举劾重任。在魏忠贤下令拆毁东林书院时,他向无锡地方官员通融说情,终使东林书院除依庸堂外其余大部分建筑得以保存。依庸堂拆去后,气氛比较荒凉。但燕居庙、藏书楼、祭器室、丽泽堂、东西长廊、学舍、月河(泮池)、石牌坊、道南祠建筑尚存。书院的整体环境面貌依然,尚现出特有的古朴景象。到了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魏忠贤再次下令全部拆除东林书院,无锡知县吴大朴接到巡按徐吉及常州府牌后,与本县管粮县丞并带领匠作员役及本地耆年之民谈来泰等人,到东林书院现场,实地监督执行。差役当场坐提易价,仓卒变卖。天启六年五月初,整个东林书院被强行全部拆毁。书院田土房屋等项作价变卖后所折合得到的全部银两一共折银六百三十一两二钱,只相当于当初修复东林书院时的一半。只有道南祠因系用官资建造,属地方祭祀先贤建筑,才没有被拆除。东林书院被夷为一片瓦砾,连院内甬道、桥梁以及沿河古木均砍伐殆尽,其地成为残破不堪的一处废墟。人们在描述当时东林被毁的荒凉情景说:“碣断碑横”,“如逢兵燹倏成灰”。而拆毁东林书院的变价银两全部被“解苏州府,协助祠工”,被用作建造魏忠贤生祠的经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