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亚洲人,身体素质和韩国、日本相似的中国男足在实力上却天差地别,让人十分不解。但是细细想来,虽然中国和韩国、日本的球员都是东亚人的体质,但是不论从球队的个人实力还是整体实力来看,中国男足都与日韩男足有不小的差距。多年的?恐韩恐日?也让国足在心里上也有一定的压力。综合各种原因,国足与日韩之间的差距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一、球员个人实力的差距。日本和韩国每年都在不遗余力的将本国球员送到欧洲联赛去历练。这些日韩走出去的球员不论能否在国外取得成功,都会让自己的实力提高不止一点点,他们也会成为日韩国家男足未来的主力军,而反观中国男足,想主动走出去的很少,一方面在国外确实是背井离乡,另一方面工资也没有国内高。男足的队员的实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很多人在国内俱乐部答得挺好,一到国际比赛就?隐身?的原因。
二、球队的整体实力差距。由于个人的实力差距明显。所以日韩国家队在整体的实力上肯定要强于中国男足,另一方面,经过很多年的发展,日韩的足球管理体制和青训选拔体制也越来越合理,而中国足球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能改变现状的办法,不论在球队的管理体制上,还是青年队员的选拔和训练体制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是中国足球多年来一直没有改观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中国球员在场上的精神面貌和竞技状态也确实不如日韩的队伍,对阵弱队不敢打不敢拼,对阵强队由于实力差距又打不出来。另一方面,多年的?恐韩?和?恐日?也让队员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从心理上和精神上来讲,国足也和日韩有差距。
你觉得中国足球还有救吗?
首先,声明立场。来这里提问和回答的,都是热爱关注中国足球的人,中国足球还有很多人去关爱,至少说明,在球迷层来说,我们一直有信心有希望的!
现在开始回答问题。
1、关于现状。连续两届世界杯未入围10强赛、亚洲杯罕见小组赛未出线、接连不敌叙利亚等亚洲弱旅、主管部门高层动荡、体制问题矛盾尖锐、联赛运作不力、亚冠遭遇全面淘汰、留洋球员进入冰河……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甚至球员,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已经是低的不能再低的低谷了。当然,你也可以嘲笑的说,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是对于中国队而言,讥讽已经没有意义了,它需要的是改革,或者革命!
2、关于发展和改革。这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深层次的改革,一方面是表层的改革。所谓深层次就是足球体制的改革,漏洞百出:没有好的培养机制、没有好的联赛模式、没有好的选拔机制(13E人,真的就没11踢球好的?)……都知道说联赛是国家足球的根本,但是那也要是好的联赛啊,我们的联赛办得实在太失败,花的钱比人家多,成绩却寒颤的可怜(与日韩等亚洲兄弟比较),这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出在体制上。个人觉得,国家应该鼓励引导开发大学生足球联赛,因为我觉得中国的精英足球人才大部分都在全国的各个高校里,而且大学足球环境非常单纯,有利于足球运动的发展。现在虽然也有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但是普及面太狭窄,要知道,全国有几百所高校,而不是那么几十所!体制上的问题还有太多,例如教练的权威性,这个也可以归纳到体制范围来说,在欧洲或者在一些先进足球国家,教练的权威是至上的,作为球队的大脑,他控制一切,任何人不得干涉,哪怕是足球都不可以。只有树立教练的权威才可以保证球队的纪律和战术素养。率领希腊创造神话的雷哈格尔、曼联教头弗格森、狂人穆里尼奥等等,哪一个名帅不是球队绝对的控制者?然而,在中国,教练却很为难,一个国家队领队就可以让教练很难看,这让教练海还有什么勇气、什么权力去改造球队?体制不改革,永远没出路!表层改革说简单一点就是技战术素养改革。一句话,走技术性路线是唯一出路。就像小平同志说的一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足球也曾经在亚洲范围内短暂“辉煌”(相比现在,可以用辉煌来修饰了),但那时靠的是身体。长传冲吊,两翼齐飞,不停起高球,总会进球的。但是当别人开始转型玩技术的时候,我们还玩身体、还玩长传冲吊……
这就是我们为我什么多年不胜韩日伊的原因了。说到现状,必然要说高洪波了,我是百分百支持他的,因为他已经开始给球员灌输技术路线思想了,而且他自己也颇有些铁帅风范。虽然刚刚1比4输了沙特,但是我仍然很开心,至少我们有的变化,至少我们已经走上了“正道”,也许这条路开始要经历坎坷,但“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我支持高洪波。当然,他也面临着体制的威胁,但是我希望他能先把表层改革做好,等出成果了,影响自然也就出来了,倒是再波及体制改革不失是一个好办法。绝对看好新国足,有望2014去巴西!
3、关于骂声。我说了,骂只是因为爱。骂的难听大概是因为爱的太深。你说你有多么讨厌多么鄙视中国足球,你还去看干什么?中国进球你还那么激动干什么?一切只因为你爱中国足球。过去,我们骂它是希望他从骂中反思反省,那么今天,新一届国家队的表现已无需我们去骂,而是需要我们鼓励宽容与支持。不懈的努力、永远的支持、中国足球未来必然美好!
偶然看见这样的话题,随兴发言,不知所云!我始终觉得中国足球是有希望的,只因为有我们这多人在关注,它不会一直辜负我们的。
PS:李玮峰是个好球员。说李玮峰不是好球员的不懂球,想李玮峰这样的的球员非但不能入选国家队,反而被舆论谩骂,足见体制之失败……
一个热爱中国足球,不,是一个热爱国家的人肺腑之言。之所以说热爱国家,是因为个人认为,足球是所有运动中比较能体现民族意志的运动,奥运很有影响力,但世界杯同样。好了,不多说,为国足祈福!
一、许多专家认为选材的标准主要是少儿的先天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
先天素质是指少儿先天所具备的一些遗传基因、身体结构,促进在后天生活中得以发展起来的,适合于足球运动所需要的运动能力。天资在先天素质中应该是不容忽视的,这体现了少儿队员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竞技应变能力、智慧水平和思维形式。
二、体型选材:
形态指标的测试内容,通常包含着身高、体重、坐高、下肢长、小腿长、胸围、大小腿围、膝踝关节围度等,对于守门员还应增加臂展长度、手指长短和张开度大小等。
足球运动员的体形特征,一般要求是身体匀称,下肢中等、小腿细长、跟腱清晰、踝关节围度较小,足弓较高,足底略宽而长。
肌肉较细长、线条明显、皮下脂肪层薄且富有弹性,臀部肌肉紧缩上收,至于身高,主要是位置上应有所侧重,如守门员、后卫通常比前锋前卫高些,但不应过分苛求。身材高大灵活快速是足球足球运动员的理想体形特征,但这样的人才毕竟是极少的。
在形态选材中最忌讳的是仅出于狭窄的空中争夺考虑,盲目择高录取,在当今足坛中许多球星的身高都不到170cm,却是绿茵战场上的显赫人物。
扩展资料:
1、健全体系
青训中心的筹备工作历时半年,自2017年8月起,中国足球协会就派出专家组,兵分多路奔赴各地青训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和帮助各地查找青少年足球工作的疑点、难点和堵点。
目前,中国足协已出台了《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对青训中心实行申报、审核、评估制度。
截至1月25日,共有24家单位发来申报材料,经过评估组对申报材料的逐一审核,结合前期专家组的实地调研情况,北京、上海、重庆、大连、武汉、成都、青岛、深圳、广州、延边、喀什、梅州、苏州、常州、普陀共15家单位获批为新周期第一批青训中心。
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表示,将建立健全“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省市体育局青训体系、城市青训体系、体教结合校园青训体系、社会俱乐部青训体系”五大青训体系为一体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布局国内、国际两类青训中心,做大做强全国青少年足球。
杜兆才说:“中国足协将与各省区市加强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由中国足协主导、省区市共建、国内统一标准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优秀球员的摇篮。”
青训中心将成为中国足协的重要抓手,成为培养中国足球优秀人才的孵化器。中国足协会对各青训中心给予政策、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进一步加大经费扶持力度,给予派驻青训总监、青训教练等直接技术帮助。
各青训中心将在中国足协的技术指导下,开展球员集训、基层教练员培训,积极组织各类青少年竞赛活动,青训中心的地区和全国性赛事将逐步展开。
和第一批青训中心一起揭晓的,还有青训顾问和各级青训总监,徐根宝、海斯特琳娜、达米亚诺、李树斌、孙雯、肇俊哲、杨玉敏分别受聘为青训顾问、全国青训总监和地区青训总监。
这些专家名宿将负责指导中国足球青训体系设计、青训中心建设和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全面提升我国足球青训专业化、实效化和国际化水平。
2、混合选材
辽宁、深圳、四川三地被授予“足球田径混合选材基地”成为授牌仪式的一个亮点,这也是中国足协为鼓励“双向能力协同发展,探索足球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一次革新与尝试。
足球发展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身体对抗要求,基本的运动能力越来越重要。部分欧洲足球发达国家率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欧洲众多俱乐部的青训机构专门设计和增加了以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为主的田径运动训练内容,甚至还设置了专职的田径教练,并已经因此取得了良好训练效果。
考虑训练观念转变对足球项目发展的重要性,为探索足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中国足协最终决定在辽宁、四川、深圳三地建设“足球田径混合选材基地”,混合选材基地将以8—12岁青少年儿童训练为主。
在中国足球历史上,从田径运动员转行成为足球选手的例子并不鲜见,国脚李华筠、谢峰、孙继海等都曾接受田径训练,女足选手温丽蓉、范运杰等也曾在田径场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3、完善机制
过去,青训机构和培训单位吃亏不少,一些青少年球员年满18岁之后,在经纪人的利诱下,以各种理由不与培养自己的机构或单位签订职业合同,这种行为造成的伤害和负面效应难以估量。
现在,情况终于有所改变。中国足协对现行《中国足球协会球员身份与转会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进行调整与补充,公布了《中国足协关于调整青少年球员转会与培训补偿标准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中国足协副秘书长、竞赛部部长戚军对此进行了介绍,本次调整和补充,主要涉及八大方面,其中包括增加低年龄段青少年球员国内培训补偿年龄、调整国内青少年培训补偿费用标准、严厉打击通过利用涉外转会手段逃避培训约定的行为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要举措。
近期,有多名球员在培训协议期限内被经纪人签到了国外的低级别小俱乐部,然后再以高价卖到国内俱乐部,完成了“出口转内销”。
中国足协将对此进行严控和打击,明确提出了“出口转内销”“出国涮水”的概念,一旦发现有球员在培训协议期限内擅自有类似行为,将受到中国足协24个月的停赛处罚。
此外,在培训单位连续4年为青少年球员注册的情况下,小球员在年满16岁以后,培训单位如果能够提供不低于所在地区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3倍,则培训单位有权与球员签订不超过两年的工作合同。
球员如不和原培训单位签订合同,则会受到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停赛24个月的处罚。中国足协还将青少年国内培训补偿年龄从12周岁调整为8岁。
《中国足协关于调整青少年球员转会与培训补偿标准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的发布,表明了中国足协加强与规范我国青少年培训与转会市场的管理,保护与鼓励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培训的青训机构积极性,真正打造出高质量、易衔接、可持续的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决心。
人民网-中国足球改变从青训开始:混合选材 完善机制
根本原因就是:普遍性的青少年补课,从根本上扼杀了中国足球。
近二十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培养全才的中国式教育热闹非凡,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怪象迭生。各种辅导班,补习班,在家长“我孩子决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驱使下,家长争先为孩子成为全面人才烧钱,乐此不彼,一个头羊领路,羊群盲目随从,哪怕走向悬崖绝境,宁死也是一个字:补!而资本也借机介入,教育成为一些大佬发大财的产业,学区房,各种考试培训兴风作浪,就是学校 体育 课被打入冷宫,一些中小学别说上 体育 课,甚至连 体育 教师都没有。归根结底,是中小学盲目补课把 体育 课挤没了,挤去了足球人才的天堂,将大批具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扼杀在摇篮之中。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会考试不能否认是一种能力,但绝不等于会考试就是 社会 精英,很多读书时学习一般的,但有终生学习习惯的最后却成为大家,行业精英,大国工匠,而各省市高考状元很少成为行业精英。德国八千多万人口,获诺奖的占全世界近一半,其教育小学以玩出兴趣为主,中学就选折一生事业了,选折方向后学专业(大学,职业为主)最累了。可我们恰恰弄反了,幼儿园就开学,补这补那,一些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违背教育规律,甚至想让孩子小学时就把中学课学完,一些天才就在这全民无知中过早地因拨苗助长而死亡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造物主创造万物各有其用,鸟飞于天,鱼游于水,兽走于林,虫飞爬于草丛钻于地,各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也一样,非得让青少年一天就知道补课涮题,成为考试机械吗?人得尽其才,物得尽其用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个天才点,圣贤点,也就是兴趣爱好。人生能否成功,不在于涮多少题,考多少分,而在于尽早发现天才点,唯一唯精,一生围绕一个方向(方向比努力重要,方向错了,努力等于白费,一生没成功的人都是),终生学习,知行合一致良知。一切成功人士概莫如此。
再说补课,绝大多数没用。学习差的补补有点用,高才生都是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老师关键是教学生学习方法,传道授业解惑也。例如,老年人吃补品有用吗?很多吃出病来早亡。青少年营养过剩吃成大胖子,身体智力都不行。人身体不能乱补,学习也一样,青少年时期,在没有发现孩子天赋前就啥都学,便扼杀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太多人成了方仲永。民国以前出大家,为什么近现代少有,主要原因就是过早教育,瞎补课,将无数天才的生长点干废了。所以中小学正常教学,不乱补课,象小苗一样,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让小苗早期因旱扎深根,才能吸收更多营养,多打粮。
说远了,归回 体育 。二三十年了,中国教育最对不起的就是 体育 。我们都从学生过来过,读书时最盼的课就是 体育 ,跑,跳,玩,踢等是开心的乐园,无数有特长的人才得以发现,中国足球不就是因为没有深厚的根基,群众的基础吗?请问咱们的中小学有多少踢球的。中国足球要走向世界必须有一大批中小学足球队员作塔基,才能一层一层造就一大批足球顶尖人才。
世界强国都是足球强国,足球是项集体运动,最能体现民族的精气神。有人说足球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们在足球场上集中了爱国情节,民族自豪感,满足争胜心里。
中国足球希望在青少年,改革是中国足球的一场深刻革命。
足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气神的表象,是拉动消费最大最好的平台,足球是项大产业,朝阳产业,永兴不衰的精神产业。一场足球赛,多少球迷日夜盼望,球票收入,球服,广告,餐饮,一场胜利后多少酒店通宵达旦。试想,世界杯等国际比赛,国内联赛,就是中小学联赛都会牵动很多家长。巴西,阿根廷及欧洲列强足球产业,人才市场创造多少就业和 社会 价值。十四亿人的中国足球市场开发好了,将极大地拉动内需,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待到中小学足球场成为学校最忙的地方,中国足球才能开始走向世界,现在还没有。足球是圆的,圆中国足球梦还得至少二十年。
文化, 社会 文化影响了足球文化,足球文化影响了足球。我问你中国的芯片为什么这么久了都造不出来。经济可以提高大多数的 体育 项目,经济可以提高大多数的 科技 。但是,但是,但是高 科技 ,足球不行,需要文化。老话这么说的,文体不分家
搞富人足球,没有从基层选拔开始,只从少量足球学校(培训中心)选拔,人员少得可怜,据有关人士透露,注册人员只有几千人,而日本就有七万多人,所以,关键是中国足球体制滞后
真正的足球天才踢不上足球,这就是国足永远也踢不好,出不了国的原因所在,想一想,回忆一下,中国足球界出了多少***分子他们都干了什么,足球就是他们的金球,踢来踢去就到了自己的腰包了,管你什么业绩,所以足球界不整顿,想出成绩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金元足球你懂的
一、 裁判员的哨声
哨声是裁判员领导一场比赛的主要信号,它不仅是比赛行止的命令,而且哨声运用得是否准确及时、清晰果断,往往会影响运动员和观众的情绪。准确及时的哨声,必然引起场内外人员的共鸣,提高对裁判员的信服感;反之,准确性差、哨声响得不是时候、多余的哨声充斥于比赛进行之中,必将招致场内外的厌恶和反感。因此,作为裁判员,一哨在手,应当充分意识到每一声哨都关系着整场比赛能否顺利进行。
(一)比赛进行中必须鸣哨的几种情况
根据比赛的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哨声,目前在国内比赛中,对必须鸣哨的几种情况及对哨声的要求统一如下:
1、 比赛开始(包括某队胜一球后重新开始比赛)。一声哨,哨声稍长。
2、 比赛时间终了(包括上半时或全场比赛时间终了)。二至三声短促哨,接一声长哨。
3、 判某队胜一球。一声长哨。
4、 执行罚球点球。一声哨,哨声稍长。
5、 场上发生犯规或其他情况,裁判员暂停比赛时,应及时鸣哨。
除以上五种情况外,如球出边线或球门线成死球,以及掷界外球、踢任意球、球门球、角球、裁判员坠球等恢复比赛时,可不鸣哨。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则可酌情鸣哨,例如:
(1)球已越出边线或球门线,而队员尚未停止比赛活动,裁判员应鸣哨示意球已出界。
(2)在执行定位球恢复比赛时,有不符合规则规定的现象,裁判员予以纠正时,可以简短的哨声示意。
(3)在守方罚球区附近或罚球区内由攻方踢任意球时,裁判员在纠正守方队员退到距球9.15米的过程中应向双方交待明确,待纠正后再以信号恢复比赛,这种信号可以用哨声或用明确的手势示意。
(二)鸣哨的方法与要求
如前所述,哨声是裁判员使用的主要信号,必须准确及时,清脆果断。哨声虽不能代替复杂的语言但在很大程度上足以表达出裁判员在招待判决时是否坚毅果断,信心十足。一般地说,对裁判员哨声的要求,是在判罚及时准确的基础上,鸣哨清脆有力,强弱适度。如比赛开始、比赛时间终了或判某队胜一球的哨声应稍长,但也应适度,过长就会使人感到多余而讨厌。又如,判罚犯规的哨声,就应根据犯规的轻重程度有所区别,如系一般犯规,只须长短适中,清脆有力的一声哨即可;如出现粗野、严重的犯规,就以突发性的有力强音,显示出规则不容触犯的威严,虽未使用语言,却要向犯规队员表达“你的犯规够严重的”这样一种示意,哨声本身就要对犯规队员起到告诫作用。
减少不必要的哨声,是裁判员在场上必须重视的一项艺术。要提高哨声的"威严感",裁判员应首先自我"净化噪音"。有的裁判员在吹判犯规时,习惯于在鸣一声长哨之后连续不断地加以琐碎哨声,有时为了纠正踢定位球地点上一丁点差误,也是琐碎哨声连绵不断,而且吹得震天响,这种多余的哨声,只会破坏比赛气氛,是极不可取的。
(三)裁判员执哨的方法
裁判员执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套在颈上,跑动时含在口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响哨快,从决定鸣哨到发出哨声不需任何准备过程。但缺点是裁判员对激烈比赛过于敏感而猝然响哨,对某些微不足道的犯规,运用有利条款不予判罚的,但由于哨声已响无法挽回。另一缺点是将哨含在口中,奔跑时甚感不便,对急促的呼吸也有一定影响。
另一种是吊在腕上,跑动时拿在手中。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奔跑方便,对跑动中急促的呼吸无影响。当裁判员看到犯规情况至含哨鸣响之前,对是否判罚或运用有利条款,有一瞬间的思考和再观察过程,不致发生一有情况就猝然响哨的缺点。
以上两种只是执哨方法,各级足联、足协并无统一规定和要求,但经长期实践证明,上述第二种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已为国际、国内裁判员普遍用。
二、裁判员的手势
足球裁判员所用的手势应力求简单、明了、示意确切,给人以直接、清晰的感觉。这些手势的运用,旨在使比赛顺利进行。手势的作用主要在于示意下一步比赛应如何进行,因此,对运动员的犯规动作,裁判员一般没有模仿的必要。
一个高水平的裁判员,其手势和其他举止须做到简练、朴实、舒展、大方,使人肃然起敬。凡借助于手势、哨声故作姿态,装模作样,显露自己,哗众取宠,不仅会冲淡比赛气氛,而且必然招来轻视,以致降低了裁判员的威信。
经国际足联审定的裁判员的统一手势如下:
(一)直接任意球:单臂侧平举,明确批示踢球方向。
(二)间接任意球:单臂上举,掌心向前。此手势应持续到球踢出后,并被场上其他队员触及或成死球时为止。
(三)球门球:单臂向前斜下举,指向执行球门球的球门区。
(四)角球:单臂斜上举,指向执行角球的角球区。
(五)罚球点球:单臂向前斜下举,明确指向执行罚球点球的罚球点。
(六)示意继续比赛:队员犯规后,裁判员运用有利条款而不判罚时,应给以继续比赛的手势:双臂前举,手臂向前稍作连续挥动。
(七)罚令队员出场和进行警告:对队员罚令出场或警告时,分别出示红、黄牌。使用红、黄牌时,应一手持牌直臂上举,面向被处分队员,有短暂时间的停顿,使场内外均能看清是对哪名队员进行处分。
三、助理裁判员的旗示
根据规则规定,助理裁判员无权直接令比赛行止,也无权对运动员进行判处,他的旗示只是按规定的信号向裁判员提供情况,至于是否判处,应由裁判员决定。因此,助理裁判员虽举旗对裁判员示意,也不意味着比赛必然停止,如裁判员对助理裁判员的旗示做应答时,助理裁判员应适时收回旗示。
助理裁判员的旗示应便于裁判员的观察,因此,助理裁判员在沿边线往返跑动时,应习惯于灵活地换手持旗,使持旗的一臂朝向场内。无旗示时,旗应自然下垂,跑动时,持旗的一臂不应大幅度的摆动,以免造成裁判员的错觉。
经国际足联审定的统一旗示如下:
(一)越位
助理裁判员如发现队员越位并已构成应判罚条件时,应站在与越位队员平行的边线外,及时将旗上举,向裁判员示意。 当裁判员见到旗示鸣哨令比赛暂停后:
若是助理裁判员远端的队员越位,助理裁判员应面对场内,将旗向前斜上举。 若是中间队员越位,助理裁判员应面对场内,将旗前平举。 若是助理裁判员近端的队员越位,助理裁判员应面对场内,将旗向前斜下举。
(二)界外球
助理裁判员应将旗侧斜上举,批示掷界外球方向。
(三)球门球
助理裁判员应面向场内,将旗前平举,指向执行球门球的球门区。
(四)角球
助理裁判员应将旗斜下举指向近端的角球区。、
(五)替换队员
助理裁判员发现某队请示替换队员,应待比赛成死球时用双手将旗横举过头,向裁判员提示某队请示换人。
除了上述五种旗示外经裁判员委托,助理裁判员亦可以旗示向裁判员提供协助,例如:
1、如助理裁判员发现在自己附近范围内队员有犯规行为,而裁判员未察觉到时,助理裁判员可将旗上举并加摇晃动作。当裁判员见到旗示并令比赛暂停后,助理裁判员应将旗侧斜上举,指示踢任意球方向。
2、如助理裁判员发现在自己附近的掷界外球或踢角球、球门球等有不符合规则情况时,应将旗上举并加摇晃动作,提示裁判员予以纪正或另作判处。
足球裁判技术——浅谈对一些判罚尺度的掌握
作为裁判员,应该严格按照国际足联的最新规则精神,熟练地掌握有利的原则,减少比赛的停顿,使比赛更为激烈和具有更大的观赏性。所以说比赛应该是运动员如何去适应裁判员,而不是裁判员去适应运动员。裁判员所要做的就是按照规则精神,履行其职责和严格执法,所以,对判罚尺度的掌握,对一场高水平的比赛来讲显得非常重要:
一、关于越位的尺度
比赛中越位尺度的掌握是裁判员经常争论的问题,那么究竞应当怎样理解什么是越位,什么情况下要判罚越位,什么情况下越位而不判罚?规则当中所讲的干扰比赛,干扰对方,我认为是指对方守门员的。守门员在扑救进攻队员射门的球时,在他的视野之内有越位队员在他前面进行阻挡,跳起争顶,抢点射门等总之参与进攻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干扰比赛,干扰对方都应被判罚越位。规则所指的获得利益,应该是指越位队员在越位位置上得到球后为本队获得进攻或射门得分的利益。目前在国内的一些比赛中,不少越位队员仅仅处在越位位置时,从不越位位置上来的队员拿球时,往往被助理裁判员举旗示意处在越位位置的队员越位而被判罚。所以在裁判员掌握越位规则条文时,应该理解其精神,而不应该生搬硬套,而应在理解上多下功夫。
二、关于冲撞的尺度
在比赛中双方队员只要条件相等,且目的都是对球,身体接触时力量合适,而没有多余的附加动作和不合理的冲撞,都应视为合理的冲撞。国内联赛中,特别在甲级队中目前外藉球援较多,这些运动员身高马大,力量较足,他们利用身体条件进行的合理冲撞,往往能从对方脚下抢到球并创造得分良机,但往往由于对手身体条件较差而失去重心倒地时,结果不少给裁判员处罚身体条件好的队员犯规,这时需要我们裁判员明察秋毫,提高判罚能力,所以,为何掌握冲撞是否合理的尺度,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关于铲球的尺度
怎样才算是合理的铲球?我认为,防守队员在整个铲球过程中,目的是为了抢断球,在攻方队员向前运动的一刹那突然分脚铲球,而且没有任何附加动作,没有粗野和伤人的目的,虽然这个铲球使攻方子队员倒地,但这个倒地造成的根本原因是攻方队员脚绊球或绊在先触到球的守方队员脚上而形成的,所以应算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铲球。作为裁判员应提高识别动作的能力,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要受攻方队员的动作,反应所影响,而应提高自信心,是什么判什么,这在主客场比赛尤其在主场执法时尤其重要。
四、关于手球的尺度
足球规则规定的很明确,用手故意触球,例如用手或臂部携带,推击球,可以解释为队员不能有意的主动用手或臂部去接触球,但无意或被动的手球则不应被判罚,不管是中场,前场包括罚球区,只要是被动的或无意识的手球,而是让比赛继续进行。目前,一些裁判员在考虑有利无利,观众的干扰等等,在判罚手球问题过于机械,无意手球也并非要考虑有利无利,这是值得提高的问题。
要掌握的一场比赛的判罚尺度不是容易的事,但裁判员不管为何去掌握,都不应将规则条文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场上千变万化的情况,正确理解规则精神,灵活运用规则,全面准确地判罚,才能够适应当今足球运动的发展
意甲就是意大利甲级联赛,英超就是英格兰,每个联赛都有20个左右的俱乐部,他们之间展开争夺,每个赛季每支球队要和其他所有球队分别打一场主场比赛,一场客场比赛,用积分制,胜利得3分,打平1分,输了0分,最后联赛结束的时候,比谁的分多,谁就是冠军,而最后4到3个俱乐部会被降级,到乙级或英甲去,他们的资格由低一级联赛的前几名填补。
俱乐部和国家队是不一样的,球员的工资都是俱乐部给的,国家队只有荣誉,球员去别的国家踢球,是希望能挣更多的钱,也是寻求一个更高的舞台去展现自己,这样才会有被看中而进入国家队的机会。球员从小俱乐部进入大俱乐部,甚至豪门,这样才能有机会打杯赛,比如冠军杯,联盟杯,这样才会更加受到瞩目,而且这样能使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得到提高
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不是我国不重视 体育 ,而是太过重视 体育 ,特别是足球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由于高收入,使得一些人不是为爱好而踢足球,而是为剩钱而踢足球。我认为为了足球发展,可以掀起象大妈跳广场舞那样的***,从社区到市里,从学校到农村,推广到参与,从低到高层的比赛,层层选拔人才。让人们坚信这广场舞能跳上春晚,那么普通的足球爱好者也能进国家队,我认为这和剃头的能当将军没什么区别,只要有那氛围,有那土壤,我就不信长不出球星!我这是痴人说梦,别喷!
中国足球从来不缺青训,即便是业余体校的模式国家的重视程度都比国外强,进入到职业足球以来,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各省市的足球专业人士,对如何赶超世界先进足球国家都有针对性的一览子。但成功的例子并没大量涌现,反而越走越差,从三十年前我们曾号称亚洲一、二流的队伍,三十年后逐步沦落到亚洲三流的行列里,甚至还有输给亚洲三流队伍的记录,实再难以让人理解。如今每当输球总爱拿青训不够来说事,亚洲二、三流的队伍有几国比我国的青训好,有的国家甚至是战火纷飞,常处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们有青训吗?即使有能有我们的正常吗?我们的球员,我们的足球专业人士对足球在观念上是出了问题的,把钱看的太重,缺乏为国争光的荣誉感,赶快纠正,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把从事的事业变成为国争光事情来做,不出十年八年中国的足球运动一定有个质的飞跃。
国足成绩不好既有人的因素,也有青训体系的问题,还有管理层面的问题。我认为还是人不行。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第一,在中国,孩子从小踢球机会不多,场地和时间也有限;第二,真正酷爱踢球且能始终得到家长大力支持的孩子不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仅仅只是把踢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不会为了踢球而放松甚至放弃学业(丁俊晖不顾一切地投身台球事业算是个特例);第三,国足队员的选拔存在诸多不确定的人为因素,一些颇具踢球天赋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家里没有任何背景或条件而遭到埋没;第四,选拔国足队员没有严格按照‘德才兼备’来进行,存在着靠走关系来入选国家队的不良风气;第五,不少国足队员一旦被选上,就开始松懈起来,只讲名利排场,不论成绩高低,吃喝玩乐,不思进取,怕吃苦受累等等。你瞧瞧他们中很多人一上场肚子上那一圈圈赘肉就可以看出他们平日里是多么的养尊处优了[捂脸][捂脸][捂脸]
确切地说,足球青训和足球体系都有问题,在足球青训和足球体系之间,后者问题更大!
很难想象,如果2002那批国足球员都是90后,他们还能闯进世界杯吗?像孙继海、郑智、杨晨、邵佳一这些球员,他们还有留洋的机会吗?
中国足球其实一直在发展青训,但因为青训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所以最近三十年下来,国足并没有涌现出几个好球员,一个不如一个,一批不如一批,是中国足球青训,最真实的写照!
很多网友认为,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可是日韩球员的体型和身材,与中国球员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别人的球员就适合踢足球?为什么我们的球员就不适合踢足球?
孙兴慜如果是中国球员,那么现在的他,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球星?如果武磊从小就在国外训练,现在的他,也许能和孙兴慜齐名!
所以,国足成绩不好,真不是人不行,而是我们的足球青训和足球体系有问题!
但是,如何改变这些问题呢?
一:足球青训的提高,足球青训教练是重中之重!中国足球的青训之所以上不去,就是因为青训教练水平太差!在国内的青训教练中,有很多都是国足的退役球员,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文化,而且由于受到环境影响,他们身上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等!
这些教练根本不具备执教资格,但是在“机遇巧合和贵人帮助”之下,这些教练堂而皇之的成为“老师”,试问一下,连高中都没毕业的前国足球员,怎么有资格教书育人?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如果想提升青训教练的水平,足协审核、考核、监管、处罚,缺一不可,而且要建立一套严格且科学的培养体系,日本足球青训之所以发达,就是有一套青训体系,并且在考核上一丝不苟!
二:相对于青训体系,足球体系的改革,是难上加难!青训体系再差,大不了青黄不接无人踢球,但是足球体系的好坏,却关系到整个足球产业!
国足成绩不好看似与足球体系无关,但是国足的成绩还是要和青训、联赛挂钩!
有了高质量的青训,才有高质量的联赛,有了高质量的联赛,国足的成绩才会有所改变!而把青训、联赛、国足结合到一起的,只能是足球体系!
中国足球有自己的体系,但这个所谓的足球体系,却与世界足球体系格格不入!世界足球有青训,中国足球也有青训;世界足球有联赛,中国足球也有联赛,但是因为足球体系上的差别太大,所以中国足球青训和联赛,只能说是“自娱自乐”而已!所以,国足的成绩才会始终上不去!
要想改变这种体系,足协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甚至需要征求上级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职业联盟为什么迟迟成立不了?这就是中国足球需要改变的地方!
首先必须有可供儿童踢球的简易草皮球场,过去我们年级班小学有十个班,每个班都有足球队,每天放学后都进入胡同踢足球,路灯亮了回家吃饭,现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街巷胡同那有一寸土地可供孩子们踢球,所以要跟日,韩学习国家财政出65%,地方财政出35%,为学校,居民社区普建简易草皮球玚,让城镇的儿童上学 体育 课有球踢,放学后回社区的免费的简易草皮球场也能踢上几小吋足球。
中国足球成绩不好是综合问题,而不是单一原因。当然,青训体系也是重要问题。
首先,是中国足球整体体制出问题,使得中国足球环境非常恶劣污浊。足协问题、裁判问题、俱乐部问题、球员问题……到处都是问题。完善的只有利益链。
而亲训问题,看上去是投入问题,但根源在于各方过分追求利益(急功近利的那种)。另一个原因是缺乏青少年球员的成长通道问题,什么都讲金钱。
首先是足协有问题,把不专业的人安排管不专业的事!瞎搞几年不是坐牢就是胡闹,队员和教练选拔都是凭关系加送礼!选外教不是拿回扣就是阴阳同合,到最后没有一个合同到期才走人的,现在的中国足球是王老五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不青训没搞好,是人没有选好,现在的培训也好,青训也好,都是有尝服务,有钱的想玩,不努力,个人条件一般,没钱的,个人条件好,能吃苦,又耐劳,但没钱。加上中国的关系,好的不一定有人推荐你,更不可能有俱乐部要你。你们看看现在踢球的有几个是从山里出来,有几个是农村来的,有几个是穿人家的孩子。
国足成绩不好,水平下降至亚洲最低,是管理人水平低,造成的青训水平低下。
全世界没有一家象中国足协,有多个人入监的,根烂了,虽有反腐,成效其微。
朋友: 你好 欢迎关注中国足球 你说的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 偏重一线队员,缺乏梯队机制 在热热闹闹的中国足球国家队与俱乐部队的背后,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官员与教练预言: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在后面!他们表示,中国足球队输球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输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中国足球可能输掉明天。 “我国至今没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大纲。”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如果我们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出路!”现在如果说中国足球这个项目“死定了”,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一段路将越来越难走,并非悲观的判断。 事实上,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足球只是在国家队或者俱乐部一线队层面上“流行”。“流行”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巨额投入,意味着热闹与风光。可是,在二三线乃至基层足球因为被忽视而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一线队的“流行”,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投入再多,也难逃低水平循环的噩运。 人口基数虽大,足球人口匮乏 “十三亿人中间为什么就挑不出十一个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国足球队战败之际,总有球迷发出这样的质问。但是,一些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官员和教练表示,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应该问,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六十五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至十八万人,而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五万多人。 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 2000年前后,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国内足球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曾在十年前担任重庆渝海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马渝昌回忆说:“当时暑招三百人进行培训,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五百多人报名。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重庆市足协招夏训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来个人。” 完全走向市场,培训链条断裂 四年前,曾扬言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上海中远俱乐部与普陀区足协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四年后,中远俱乐部早已易主,而这家足球培训中心呢?“唉,这批孩子都‘失踪’了,他们都给浪费了……”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提起此事,满是遗憾。 在原有的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线型培养和选拔体系。由国家拨款,确定编制,经过教练员首选,用纯的组织形式进行。 推向市场后,这些都被打乱了。 中国不少足球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他们多注重短期广告效益,较少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而一些俱乐部宁肯花重金去买“天价”球员,也舍不得在梯队建设方面投入。 选材质量有限,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陈宏认为,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把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收进来,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培养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现在足球人才的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去练足球。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 不择手段,起点缺乏诚信 肖庆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历,耳闻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队应该是1991年龄段,但是有一个绝对主力,现在已经二十一二岁了。”沈雷说:“冒年龄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一个‘毒瘤’,要割除这个‘毒瘤’,难度很大。” 隗礼让说:“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好的成绩决定了教练的工资、职称、奖金、位置……”锦标主义,以及锦标背后牵涉的巨大利益,导致不择手段,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纯真与简单染上了不应有的虚与污浊。 上海市足球协会青少年部主任玄刚说:“其实中国足协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冒年龄这一顽症,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想不出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普遍用的是用测骨龄的方法来‘打’,但测骨龄是一个选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龄的办法,误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状况同忧 中国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国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这是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中国足球学校女生数量从最多时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乡”美誉的上海市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每年只能招到几个青少年女足选手。上海普陀区足球学校女足教练钱惠说:“现在要动员一个女孩子踢球太难了。泱泱大国,踢足球的女性才两千多人,而美国有上百万人。” “下一个孙雯在哪里?”这是一个沉重得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包括孙雯本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女足选手很多,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女足队,下面还有梯队。”孙雯说。正是那个年代的良好基础,中国收获了女足的“黄金一代”。 2000年以后,中国女足跟男足一样,屡屡让国人失望。不同的是,男足让球迷愤懑,而女足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心酸。 缺乏“精神”是现在中国女足输球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女足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中国女足重振辉煌的关键,在于中国足协要去精心播种,毕竟,“铿锵玫瑰”重新花开终需时日。
麻烦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