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比赛里,误判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虽然近些年引入了VAR,但是误判是无法被消除了。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因为在场上做出判罚的是裁判。足球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裁判不可能洞悉一切情况,即便有边裁和VAR的帮助,裁判的判罚也不可能全部公认,总是会有误判的出现。而且不同的裁判对于规则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判罚看起来是误判,但是在裁判眼里是合理的。所以在足球比赛中,误判是一直都存在的,而且在以后的比赛中,误判还会一直出现。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误判会慢慢变少,但是不可能被消除。在以往的比赛中,出现过的误判是非常多的。比如马拉多纳著名的上帝之手就是一个误判,马拉多纳当时很明显是手球了,但是裁判没有做出正确判罚,这是一个经典的误判。
误判是足球比赛里常见的情况,最普遍的是对于进球的误判,比如英格兰当年和德国队比赛中遭遇的门线悬案,从后来的回放中看,球明显已经进了。但是当时的主裁判认为球没进,导致了英格兰处于被动,改变了那场比赛的局势。
还有就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裁判的误判成为了常见的现象。韩国队的对手们几乎都遭遇到了裁判的误判。多个进球被吹无效,而且裁判对于韩国队的犯规视若无睹。虽然韩国队对他们在那届世界杯打入四强很自豪,但是更多的人是不认可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误判也在不断减少,鹰眼技术,VAR技术都在不断普及,裁判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相信误判会越来越少的。但是要完全消灭误判,是不现实的。因为太过于纠结判罚,会影响比赛的流畅性,所以一些小的误判,是允许出现的。
第一个难忘时刻,阿根廷1-2沙特***。阿根廷在全场压制的情况下居然输球了,也许赛场上一切皆有可能,可是阿根廷却输给我VAR,进了3个球全部被吹掉,而且都是差之毫厘。又有一些杠精出来了,现在有了更先进的设备,更科学更合理了,对越位的判罚更准确。但是VAR每回都得在10分钟后出来,可能PS也需要一些时间,误判也许也是足球运动的一部分。
日本对战西班牙,在西班牙1比0领先的情况下日本下半场3分钟内连进2球锁定胜局,双双晋级,可日本队的第二个进球,却有争议,这个球怎么看怎么出界,可通过VAR确认,还差0.18mm在线上,进球有效。VAR又立奇功。
乌拉圭最后对战加纳,在最后阶段乌拉圭2比0领先,可由于积分规则,乌拉圭必须进3球才能小组出线,在伤停补时阶段,禁区内加纳球员对乌拉圭球员一个恶意犯规,主裁判视而不见。
法国对战波兰,最经典的场面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在绝对实力面前法国是肯定要赢的可是,不能3比0横扫对手,需要给足面子,伤停补时给波兰点球,点球被扑出,不好意思在重新罚,必须3比1。
昨天晚上,当英格兰与德国的比赛半场休息时,一帮英国记者不知在谁的帮助下冲到了球场的贵宾休息室,在那里他们堵住了国际足联布拉特。在听完众多记者的质疑之后,布拉特扔下了这么一句话,“是的,我看到了,兰帕德的进球是个好球,我只能说这个判罚非常令人遗憾,但毫无疑问判罚结果不能更改。 ”
在很多球迷看来,国际足联今天对于裁判误判的漠视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本届世界杯已经出现次数非常多的误判,有些误判的低级程度更是让人难以想象,这绝对不是仅仅只靠一句“非常遗憾”就能一笔带过的。
误判 与还债无关
1966年,英格兰与联邦德国在世界杯决赛中相遇,90分钟双方战成2:2。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决赛加时打响,那个令全世界争论至今的进球在第101分钟到来。英格兰右路传中,赫斯特停球后转身劲射,皮球弹在横梁后下坠,砸在球门线处弹出……球进了吗?几乎所有22名场上球员都拥向了主裁判丹尼斯,后者跑向边线,在那里,苏联巡边员巴克拉莫夫点头示意球进,丹尼斯立刻将手指向中圈,进球有效,3:2!这个充满争议的进球让后人争论不休,英国人开发出的电脑软件认定球越过了门线,而德国人研制的程序则称球并未越线,直到今天,这个球都是世界杯历史上的悬案。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昨晚,英格兰与德国再次相遇,这次射门的人换成了杰拉德,但入球是一粒毫无争议的有效球,但就是这样一粒被英国媒体形容为“已经越过几英里”的进球,被当值主裁活生生地吹出来了。
事后,有人称这是英格兰在为44年前的世界杯冠军还债,但这绝对不应该成为误判的理由。就在昨天英德大战之后两个多小时,另一个低级错判在阿根廷与墨西哥的比赛中发生。当时阿根廷前锋特维斯在毫无疑问的越位位置打入一球,但裁判偏偏就对他的越位视若无睹。
误判 放球员的血
说到本届世界杯的误判,我们有必要提一下澳大利亚队,他们也许成为了在南非受到最多不公正待遇的球队。三场小组比赛,他们有两场比赛被出示红牌,其中带着绝症出场比赛的球员科威尔更是因为一次根本不成立的手球被罚出场。用澳大利亚队队医的话来说,“科威尔是在带着生命危险出场比赛”,而裁判那次扼杀他出场时间的误判,不仅仅是在宣判澳大利亚队的,更是等于在“放科威尔的血”。
在离开南非之后,科威尔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国际足联有曾对于我们经常比足球大国受更多的判罚作过关注吗?裁判从来都不对足球大国严厉吹罚,但我们却经常因小事被罚红牌,国际足联是时候作点事了。 ”
看看裁判们在本届世界杯上干下的那些荒唐事情吧。小组赛中美国队的两个进球被认为是越位被吹;法国主裁兰诺依对巴西队法比亚诺的连续两 次手球熟视无睹,甚至事后还笑着询问当事人,“你刚才是不是手球了? ”
而阿根廷似乎已经成为了本届世界杯中最大的受益球队,除去今天凌晨的那次误判不说,对尼日利亚,海因策头球破门,但当时萨穆埃尔禁区内有犯规嫌疑,赛后国际足联也承认这是误判。接着对韩国,第31分钟,梅西中柱后,伊瓜因补射破门,实际上这是个越位,赛后当值助理裁判甚至做出了道歉。
改革 为何迟迟不来
从1966年开始,甚至更早的时候,国际足联就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制造着错误判罚,而外界也一直都在想尽办法让国际足联进行改革,来避免误判的出现,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国际足联却坚持拒绝让任何高科技手段进入世界杯。
去年联合会杯期间,FIFA首次用了录像回放裁判做出判罚的设备,但由于巴西与埃及比赛中一次录像回放之后的补判点球引起轩然***,最终让国际足联更为坚决地***高科技。去年底,法国凭借亨利的手球淘汰爱尔兰进入世界杯,FIFA技术委员会向布拉特建议,世界杯期间在球门线附近设置球门线裁判。然而在世界杯开始之前FIFA执委会投票最终否定了这一提议。
昨晚,英格兰原本有机会以2比2平的结束上半场比赛,然而裁判的一次误判彻底打乱了英格兰人的节奏,并让三狮军团在下半场彻底***。在FIFA上,上半场比赛结束后就反复播放这次误判的录像,并伴随了对这次判罚的解释。FIFA认为,由于当时第二助理裁判埃斯皮诺萨是跟着德国队的反击方向在跑,因此兰帕德的射门砸在门线之内时,埃斯皮诺萨其实还没有回到底线位置,“因此造成了这一次误判。 ”
一句非常遗憾
英德之战半场休息时,国际足联布拉特被一帮英国记者堵了个正着,但除了一句“非常遗憾”,怒气冲冲的英国记者们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英国体育大臣罗伯特森赛后呼吁国际足联改变立场,他说:“我希望国际足联努力地研究实际情况,重新考虑启用门线技术。 ”
但对于昨晚英德之战中的误判,国际足联回应说:“FI-FA不会对球场上裁判的任何决定做出评论。 ”
与此同时,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再次重申了不会引进门线科技的态度:“我们谈论误判,但这不意味着会使用录像技术,这绝对不在日程上,我们会考虑2014年增加两名门线裁判。 ”
国际足联布拉特依然为不引进录像技术而辩护,他说:“无论使用什么科技手段,最终的决定仍会是由人来做出,而且很多情况下你放十遍录像也不一定能得出结论。你可以说一些判罚不是很好的决定,但裁判也是人,你不可能拥有一届判罚零失误的世界杯。 ”
谈到误判,布拉特甚至称这是足球运动的一个方面。“球迷们喜欢议论比赛中的任何,而这是足球运动的人性一面。 ”
上帝保佑布拉特。
2005年9月6日,当值日本裁判吉田寿光判罚错误,导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乌兹别克队1:0战胜巴林队的第一回合比赛被国际足联判定无效,双方需要重赛。 在该场比赛上半时最后时刻,乌兹别克队获得点球,德帕罗夫主罚破门,吉田寿光却作出了令人惊讶的判罚,他说乌兹别克队队员提前进入禁区,点球无效,之后他改判由巴林队罚任意球。 国际足联当天晚上召开紧急会议,裁定吉田寿光判罚错误,决定让乌兹别克队和巴林队重赛,第一回合重赛定于10月8日进行。由于一个错误判罚而作出重赛裁决,这在世界足坛上还是第一次。
求纳
2004亚洲杯,国足以东道主的身份迎战和日本的决赛。
想想这是在我们国家举办的亚洲杯,想想我们和日本的无数历史恩怨,再想想数万球迷在赛前奏国歌时高唱(这股气势前所未有),都打进决赛了怎么都要夺冠吧!
可惜,在打成1:1的情况下,日本队利用一次角球机会,在禁区内手球破门得分。利用这个争议球机会,日本将再度超出,最后时刻利用中国队后防空虚的漏洞再入一球,3:1拿下冠军。
这球真是,咱客观点说,角球中禁区内往往挤满了人,在没有VAR和门线裁判的年代,要在人群中看到那个手球还真是有难度的,但是错判就是错判,毫无疑问是裁判的失误影响了比赛结果。
当然那场比赛,裁判的判罚水平实在不高。有些对中国不利的(尤其是几次孙继海被侵犯都被裁判无视),当然也有对日本不利的所谓“主场哨”,总之说裁判毁了这场比赛一点都不为过,哪怕没有那个手球误判,也能挑出一大堆毛病。
惊人的裁决:乌巴重赛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5-9-7 5:11:38
FIFA历史性改判——首次因误判改变比赛结果
国际足联(FIFA)日前作出决定,由于日本裁判吉田寿光的严重技术性失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乌兹别克斯坦队主场1∶0击败巴林队的比赛结果无效,两队将在原赛场重赛一场。在现代足球史上,这是首次因裁判问题而改变比赛结果。
9月3日,乌兹别克斯坦队坐镇塔什干主场迎战巴林队。上半场第39分钟乌队赢得一个点球,杰帕罗夫主罚命中,但当值主裁吉田寿光以乌队队员提前进入禁区为由,宣布进球无效。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根据规则将重罚点球时,吉田寿光作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判决——他示意由巴林队主罚间接任意球。赛后,比赛监督在安抚愤怒的乌兹别克斯坦队员时表示,吉田的判决是根据国际足联新规则执行的,乌兹别克斯坦足协随即正式向国际足联提出申诉,要求更改比赛结果并判定乌兹别克斯坦队以3∶0获胜。
国际足联新规则第14章第3款规定:当点球主踢队员的同队球员提前进入罚球禁区或距点球点不足9.15米时,如球入球门,应该重踢;如果球未进入球门,则应由守方球员踢间接任意球。很明显,吉田寿光搞混了规则,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这名裁判在东亚四强赛上就曾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如今又一次证明了他水平的拙劣。国际足联最终裁定,主裁判确实犯了严重技术性失误,比赛结果无效,两队须择日重赛,同时乌足协改判3∶0的要求被驳回。世界足坛并非没有改判先例,但因裁判问题更改比赛结果还是首次。
两队将于10月8日在塔什干进行重赛,而原定于本周三在巴林首都麦纳麦进行的第二回合比赛被推迟到10月12日。本报记者肖竹
双方反应
乌足协:从第38分钟开始重赛
对于国际足联的决定,乌兹别克斯坦足协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非常不公平。乌兹别克斯坦足协发言人利扎耶夫表示:“对我们来说,国际足联这样的处理结果非常不公平,我们已经以1∶0的结果赢得了比赛,但却由于裁判的技术问题让我们重赛,而真正的事实是裁判剥夺了我们一个点球的机会。FIFA将于10日在摩洛哥召开会议,届时我们将就‘点球’和重赛的不公平处理结果继续申诉。即使他们无法判定我们3∶0获胜,我们也要求从第38分钟开始重赛,点球也应该在重赛时重新主罚,这样对双方都公平。”
巴林足协:不介意重新比赛
对于FIFA的重赛决定,巴林足协表示:“我们不介意重赛一场。这对我们来说有有利的一面——我们一些伤病球员可以重回国家队,球队也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备战。”对巴林来说,在比赛日期推迟后,国家队的锋线大将阿拉·胡拜尔将伤愈复出。他因伤缺席了整个八强赛。新体
专家点评
陆俊:FIFA的裁定恰到好处
昨日,针对FIFA要求乌巴两队重赛的判决,亚足联裁委会委员陆俊从专业角度解读了FIFA此次裁决。他认为,根据“裁判员无权宣布比赛结果”的原则,此次裁定恰到好处。
陆俊说:“裁判员只是记录比赛时间和比赛发生的事务,至于比赛结果是什么,裁判员无权去说。”他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场比赛一队8∶0战胜另一队,但裁判员无权宣布这场比赛的胜与负,他只是记录了8∶0的比赛事实。他把这个事实报给国际足联或者主办机构,由主办机构决定谁胜谁负。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原因这个8∶0大家都认为是8为胜0为负。所以裁判员无权去宣布那场比赛的具体结果。”
最后陆俊解释了关于比赛章程和比赛规则的区别:“规则是裁判员执行规则里的那些条款,章程是规定他在比赛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如何处理,包括一些疑难问题,最后的解释权在国际足联。”新体
改判解读
重赛原因 维护神圣的公正
国际足联布拉特有一句名言:“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在这原则下,出现误判最多是当事裁判受罚,比赛结果绝对不能改变,但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准确地说,吉田寿光不是误判而是技术性失误。两者的差别在于,误判是由于裁判没有准确辨明情况而导致的错误判罚,最典型例子当属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技术失误则是裁判清楚情况但作出完全不符合规则的判罚,例如将中圈犯规判为点球。裁判的“技术性失误”将造成比赛的混乱,违背了公平竞赛的原则,若不加以纠正将对今后的比赛造成恶劣影响。国际足联断然决定比赛无效,正是基于维护“神圣的公正”这一精神。
表面上看,重赛对乌兹别克斯坦队不利,毕竟连原来的1∶0胜局都没有保住,主动申诉的乌队似乎没捡到西瓜还丢了芝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乌兹别克斯坦队而言,申诉的最好结果当然是改判他们3∶0获胜,不过出现技术失误的是裁判而不是巴林队,因此这个要求没道理。
重赛后果 改判对乌队更有利
重赛看似对乌兹别克斯坦队不利,实际上却比维持原判好得多。
由于重赛地点仍在乌队主场,意味着巴林队必须再次长途跋涉远赴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难打是出了名的,场外因素加场地因素使这里成为客队的地狱。以两队首战的情况看,乌队再次取胜的希望极大,最差也能保住1∶0的。此外,重赛日期被安排在10月8日,第二回合较量则在10月12日,且不说巴林队能否适应塔什干的低温,乌兹别克斯坦推迟一个月去客场显然比现在更凉快。附加赛的主客场制决定了1∶0并不是一个保险的,这正是乌队在获胜后仍坚持申诉的原因。本报记者肖竹
首先我们看一下,“误判也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本身正确不正确。
翻开世界杯足球赛史册,许多误判情况及其后续影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1954年世界杯决赛,匈牙利队的好球被判无效,因此失去了冠军;1986年世界杯1/4决赛,马拉多纳通过手球(上帝之手)帮助阿根廷队淘汰了英格兰队;1998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队和英格兰队各自通过一次摔得到的点球让从0:0变成了1:0又变成了1:1;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英格兰队通过摔赢得的点球击败了阿根廷队;2002年世界杯淘汰赛韩国队接连在裁判的帮助下淘汰了意大利队和西班牙队;2010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队通过明显的越位球淘汰了墨西哥队,德国队由于英格兰队的进球被误判无效而淘汰了英格兰队……
当然,至今仍在讨论是不是误判的争议判罚也在其中,比如上文提到的赫斯特之谜;比如上文提到的1998年世界杯1/8决赛中,阿根廷队在2:2打平的情况下通过西蒙尼的摔倒让裁判罚下了贝克汉姆,由此淘汰了英格兰队,这次摔倒到底是不是摔;再比如2010年世界杯决赛中的关于红牌的判罚……
这些误判或争议判罚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1954年匈牙利队夺得了世界杯冠军,现在世界足球的格局会怎么样?如果1966年世界杯决赛,裁判判定导致英格兰队3:2领先的进球无效,德国队能不能挺到最后?如果1986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被判无效,英格兰队会不会淘汰阿根廷队,甚至最终夺冠?1998年世界杯上西蒙尼的那次摔倒到底是不是摔?如果2002年世界杯1/4决赛中,裁判没有吹掉莫伦特斯的那个无问题的金球,西班牙队能不能提前八年杀入世界杯决赛甚至夺冠?如果2010年1/8决赛,兰帕德的那次关于门线的射门没有被吹,德国队还能不能击败英格兰队?如果……
由于无限遐想和津津乐道,误判确实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
但问题是,这能成为反对使用门线技术的理由吗?
首先,人们谈论“如果……那么……”到底有什么意义?毕竟讨论得再深入,得出的结论再正确,比赛的结果也无法更改,含冤出局的球队也就此含冤出局了。
那么,难道这些内容仅仅是一种谈资,或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吗?
当然不是,讨论足球史的意义除了能提供谈资和吸引眼球之外,更重要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前事正确之处予以继承,对于前事不正确之处予以改变。就拿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来说,西班牙队凭借传控足球夺得了冠军,那么西班牙队的风格就可以继承;阿根廷队由于中前场大牌球员堆积,中后场不甚强而出局,那么这种情况就值得改变——当然,继承不等于盲从,改变不等于尽弃,比如传控足球是否有效,还是要看使用者的能力和状况。
其实不光足球史,研究、学习整个体育史乃至整个历史最有意义的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如果说是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那历史不长的民族和国家研究历史干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研究世界历史干什么?如果不能在“增强自豪感”时取前人之长的话,这种“自豪”跟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说“我先前比你阔多了”的行为有什么两样?);至于谈资和关注度,历史中,包括历史人物犯的明显的错误在内的各种焦点问题不是不能成为谈资或用来吸引眼球的材料,《三国演义》之类的名著正是这么来的;但这些只是副产品,何况能成为谈资的资料类型多的是,不一定非得用历史人物所犯的明显的错误。
当然,谈资和关注度体现了历史的魅力,那些错误——15世纪的葡萄牙王室错误地拒绝了哥伦布向西航海的方案,明清两代皇帝错误地把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当作科举的独木桥,柯西错误地认为伽罗华的群论无用,拿破仑错误地认为蒸汽机船不可能运行,勒夏特列错误地认为合成氨工业不安全,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被错误地束之高阁,19世纪末欧洲的绘画界错误地认为梵·高的画没有价值……都是人们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如果某某某没犯什么错误的话会怎么样。
对于争议问题也是如此:汉武帝该不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郑和该不该下西洋?伽利略该不该离开帕多瓦大学?拜伦该不该抛却《唐璜》去希腊作战?DDT该不该被推广使用?耗资巨大的登月行动该不该进行……
即便是含冤而死的人——苏格拉底、希帕索斯、韩非、塞尔维特、莫尔、伽利略、拉瓦锡、瓦维洛夫……他们的遭遇也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讨论,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设,一遍又一遍地扼腕叹息……
但我们难道因此就觉得历史人物的错误也是历史魅力的一部分,甚至冤屈也是历史魅力的一部分,从而拒绝可以在后世避免错误的办法吗?这么想的人有没有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就算关注的结果是同情,时光不能倒流,把注意力局限在同情上又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导致大量军士(甚至炮灰)惨死的指挥官部署错误可能是最有魅力的错误了,人们难道在扼腕叹息之外,不谋求以后别再犯类似的错误?何况这些错误当中很多不光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后世人们的生活状况!
足球史也是这样,人们在津津乐道那些误判的时候,谁考虑过输球方球员和球迷的感受?谁考虑过让本来可以晋级的球队淘汰会对足球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当然你可以说,影响没那么大;但复仇者觉得,能关注门线技术是否该使用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足球圈内的人士,就是球迷。那么,如果你是球员,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效力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俱乐部管理者,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的俱乐部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足球协会成员,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的国家或家乡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球迷,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支持的球队身上?就算考虑了输球方球员和球迷的感受,如果在扼腕叹息之外不想办法避免以后的足球比赛再出现类似的误判,这种扼腕叹息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要让足球人一代又一代地扼腕叹息下去?
换一个角度讲,既然误判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那么误判也没有理由不是其他体育比赛魅力的一部分(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拿篮球来说,在刚刚结束的2013——2014赛季NBA季后赛中,裁判在某些场次的误判为各方球迷所诟病,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出“如果……那么……”的设,而时隔二十年,1993——1994赛季NBA季后赛东部半决赛,芝加哥公牛队与纽约尼克斯队的第五场比赛中,公牛队球员皮蓬在关键时刻被判犯规,这次判罚到底该不该判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这次判罚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一直为人们所遐想;再比如击剑,2004年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决赛中,当值裁判七次做出误判,把中国队的得分抹杀,导致中国队输给了意大利队;再比如体操、跳水等打分项目,裁判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感情往往对比赛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讨论至今的争议情况不胜枚举)。而有些项目(如田径、射击、速度滑冰、冰壶、飞镖、定点跳伞)当中,裁判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没有裁判的话比赛就无法进行,同时这些项目很少出现误判或争议判罚,难道为了提高这些项目的魅力,应该通过禁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等方法,让其裁判出现误判或大家都看不出是对是错的判罚?
再设一下,如果有人研究出了一种培训裁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裁判在足球比赛中凭借肉眼就能准确判定出高速飞行的球是否越过了门线(哪怕是在赫斯特之谜中的那种情况之下)的话,总不能说,应用这种培训方***让足球比赛的魅力减少,并且为了不让魅力减少,不能通过这种方法培训裁判吧!
因此,“误判也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不能成为阻止门线技术的理由。以前没有足够高的技术,球场冤案发生了也就没办法了;但是现在在可以引进门线技术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本着以史为鉴的观念,予以引进呢?
当然,门线技术毕竟有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问题,而且竞技体育需要让公平和效率兼顾,所以它具体使用在哪些比赛中,还是要看比赛更加公平带来的潜在收益能否超过购置、使用门线技术的设备所花费的成本——估计不把钱投资在门线技术上,各大足联和豪门俱乐部的预算也不可能用到叙利亚难民等人身上,与其泡沫化地对转会费进行投资,倒不如让重大比赛更公平一些。
因此,误判魅力论休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