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足球-丽江纳西族足球运动员名单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08-11 0
  1. 纳西族的文化
  2. 丽江玉龙雪山索道(云上触摸雪域)
  3. 玉龙纳西族景点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景点
  4. 和云峰的介绍

纳西族人的性格特点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 *** 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丽江纳西族足球-丽江纳西族足球运动员名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

纳西族的生活习惯是什么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纳西婚俗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

纳西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宽大的长裙。腰间用很长的宽布条层层缠绕。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民俗习惯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纳西族居民居住的房屋的特点 纳西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

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其中纳西净地最为有名风靡古城。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 *** 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

纳西族有哪些民族特色?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 *** 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

纳西族东巴文特点,历史文化价值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 *** 象雄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 *** 本教息息相关。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师说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和导师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敦巴幸饶,东巴教的创始人是丁巴什罗。据考证,东巴***所崇拜的祖师,就是雍仲本教祖师。

纳西族的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 *** 的牛肉汤锅和干巴。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纳西族的文化

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6.5%,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的称谓 纳西族的自称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或“纳恒”。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 纳西族语言文字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 在纳西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宗教信仰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此外,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 纳西族社会经济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发展不太平衡。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纳西族的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文化,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纳西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纳西族民俗特色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纳西族传统节日 

东巴会

每年农历3月5日,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东巴圣地--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东巴会也是各地东巴"比武",展示各自才华、技艺的机会。各地的东巴一个接一个按自已的风格诵东巴经,跳东巴舞。尔后,相互交流经验,切磋学习。他们都热爱自已的民族,热爱民族

文化

。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使他们走到一起,为传承古老的纳西文化,并发扬广大而共同努力。

棒棒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景交易内容,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除了正月十五县城的棒棒会外,还有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交流会,纳西语叫白沙当美空普,意为白沙大宝积宫开门"。这是明代以来延续下来的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庙堂年一度开门,让人们烧香拜佛,后来演变为以农具交易为主的传统节日。交流会上,不仅农具种类齐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杂货应有尽有,所以俗话称"除了鸡鲁头之外,什么都能买到。              

三朵节

“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是传说中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故被纳西族千百年来崇奉为保护神。据东巴古籍记载,三朵属羊,所以在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各地的纳西族都要到丽江白沙"玉龙祠'(即北岳店)隆重祭拜三朵神,有的还在自己家中举行"祭三朵"仪式。除祭拜活动外,还要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由于二月初八正值"万朵山茶"盛开,春光明媚,又逐步形成纳西人民的踏青游春节日。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农历二月八时俨三朵节"定为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这天全县放一我并由县具体安排各种节日活动,如举办各种展览群众游园赏花、召开有关学术讨论会等。届时,游人如潮,满城欢腾,昼夜欢歌,热闹非凡。如今纳西三朵节,业已成了丽江最隆重的大型民俗文化盛会。             

三月会

丽江三月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会期一般七天。原为祭龙求雨日子,至清乾隆十年,丽江城北黑龙潭修建了玉泉龙神祠,始在这里举办三至五天的三月"龙王庙会"。辛亥革命后,丽江商业劝工会借祀龙王之机,进行百货交流,并在玉泉北面森林草坪间辟出以骤马为主的牲口、交易市场。远近客商不断牵骤驱马而来,玉泉逐渐变成骤马集市中心,三月会始而演变为骤马物资交流会,一直延续至今。三月会期间,除了交流山货药材、土特产品、日用百货及骤马牲畜外,还组织体育比赛、民歌播唱、古乐演奏等活动。丽江城内人山人海,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                

七月会

丽江七月会,于农历七月中旬举行,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右。因以骤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又称"七月骤"。七月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传说纳西族创世祖先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成婚,在从天上返回人间创世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故乡,于是丽江便有了骤马盛会。其实,丽法国'古便有"花马国"的美誉。这里很早就用马与四川客商交也铁。用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中,有不少养马生活的精彩描绘。丽江马体型匀称,眼小有神,颈短粗,昂有力,肌肉发达,四股强健,蹄质坚硬,有吃苦耐劳、举步轻巧、善于爬山越岭等优点,驮、骑、拉均宜,不但在当地被广泛役用,而且每年都有大批马匹输往各地。明代由于军事和运输的需要,从山西一带引进优良驴种,与当地好马搭配,发展了骤子。明初,丽江木氏土司以本地骏马送京朝贡。清代乾隆年间,在丽部位城每年三月的龙王庙会上已有骤马牲畜交易。民国初年/,在各地骤马互市基础上,又在丽江古城狮子山西边的山坡上举办七月骤。解放后,随着民族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古老的七月会更加兴旺,成为交易骤马、交流物资、传播文化的新型盛会。随着规模的日益扩大,会址也搬迁到更加广阔的县城东南红星交流会场。节日期间,纳西人牵着牲口,带着农副土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镇赶会。邻近各地的汉、白、彝、藏、保僚、普米等族兄弟姐妹,也身穿民族盛装来赴会。***、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赶来参加盛会。人们白天赶会,逛会,看展览,看演出,从街头到会场三公里路的人流从不间断。日落黄昏,华灯初上,四方街、新大街和广场上,人声鼎沸。有的吹笛子,有的奏芦笙,有的对唱"谷气调",有的围圈跳起《阿丽里》和《哦默达》。今日纳西七月会,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了边疆新貌的博览会、民族友谊的交流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独具一格的特色。

纳西族节日

迪庆纳西族节日有正月春节、二月八、三月清明节、五月端阳节、六月火把节、七月祭祖节等。其中最有特色、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二月八。

二月八:农历的二月初八是迪庆纳西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尤以三坝白地最为热闹。又称“朝白水”。日期间,远近赶来的纳西族、藏族、彝族、***等数以万千会集于白水台,参加朝拜白水神盛会。人们先烧香及杀鸡祭天,祭祀各种神灵后便进行歌舞表演及,热闹非凡。

二月初八祭天的日子,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大型的集体野游活动。这一天各村各寨的人们,穿上各民族的节日盛装,拂晓前就成群结队地踏上了去白水台的道路。到了白水台,首先以家支、家族为单位在台前的求子洞边焚香磕头,然后到各自的火塘生火野炊。从古到今,各自的火塘地点不变,因为各家庭或各家族在火塘上方己设置神坛。当天,纳西人先要在火塘边祭祖,然后到白水台泉眼旁的大烧香坛进行祭祖。祭祖完毕,则坐到各自家的火塘边,享用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菜肴和糕点。在这香烟缀绕之中,吾树湾人首先边唱边跳起了“阿卡巴拉”舞,随着其他村寨的人也如人到舞队当中。顿时,歌声与舞蹈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衣、食、住

据有关史籍记载,纳西先民的服饰有“男女皆披羊皮”之习俗,这可能同畜牧业较为发达和游牧民族的秉性有关。元人李京所见的纳西族男子多为“善战善猎,挟短刀,以砗磲为饰”者,而妇女则“披毡,皂衣,跣足,风鬟高髻;女子剪发齐眉,以麻绳为裙”。至清末民初,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已大致与汉族男子相同,妇女的服饰亦已从穿裙子改为多穿长裤,但仍保留了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一带妇女身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长的镶边女袄,外加紫色或藏青色的坎肩,腰系百褶围裙,下穿长裤,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一袭缀有七个圆布圈及七对垂穗的羊皮披肩,俗称“披星戴月”。已婚妇女将发髻梳盘于头顶,戴圆形纱帽;未婚少女则结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云南省中甸县和德钦县一带的纳西族妇女,上身常穿织出彩纹的开领麻布对襟长衫,下身穿多褶麻布裙,腰系彩带,背披羊皮披肩,脚穿云头长靴。青年女子一般喜留长发,在发辫中掺入五彩丝线或毛线盘髻于头顶,同邻近地区藏族妇女的头饰相类似;而已出嫁的妇女则往往用红布缠头,再戴上俗称“骨配”的圆盘状银质装饰品。

沪沽湖畔摩梭人则由于同藏族交往较多,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人日益增多,大部分男子已改着藏装。妇女则上身穿各色短衫,下系百褶长裙,腰束彩带,背披羊皮,并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辫盘于头顶,再在辫外缠上一圈蓝黑色丝线,将此辫后垂至腰际,显得美观大方。

纳西族先民早期可能实行穴居,有些史书以“麽些洞蛮”称之。后来逐渐学会了建盖“木楞房”,即以圆木纵横相架叠层为墙,垒到10尺左右便加椽桁,上覆以木板,然后再用石块压在木板上。正房内以火塘为活动中心,床榻就设在火塘边,炊爨亦在火塘上进行。丽江一带明代已有瓦房出现,但多为土司和头目的住宅。随着纳西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镇和坝区农村已普遍用了“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式的木石结构、土木结构的瓦房建筑。这种瓦房多系两层楼房,屋基用大石块砌成,中段用土坯或砖、石,上段则覆以木板。房檐外伸,并在桁梁两端加钉两块“风火板”(有的还加上“垂鱼”等装饰),以保护木质部分不受雨水剥蚀。正房的门窗多雕刻花草鸟兽之类装饰,院坝内亦镶钳各种图案的鹅卵石与瓦片,再遍种花草,显得美观舒适。

泸沽湖畔摩梭人至今仍居住在“木楞房”中,每一户人家至少建盖有一栋正房和一栋畜厩,人口较多或较富裕的人家则建盖四栋房构成一个院落。正房一般由主室、上室、下室、后室以及仓库等组成。主室内设有一大火塘,供炊爨和取暖用;火塘四周铺以木板,既可供全家吃饭、议事、祭祀与接待来客用,同时又是老年妇女和孩子们晚上睡觉的地方。上室是老年男子的卧室,下室内放置碓、磨和锅灶,是加工食品和煮猪食的地方,后室则作为堆放杂物之用。楼上的房间隔出三四个小间,作为家中青壮年妇女专门接待男阿夏的“花房”。这种“木楞房”建筑虽简单,但住在里边冬暖夏凉,而且还可以抗御七级左右的强烈地震。

据史书所载,古代纳西族广大人民多以荞麦、稗子、圆根为食。明清以来,在大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新农作物的基础上,纳西族的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以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稗子为主食。坝区农民多在房前屋后开辟园圃,种点蔬菜自食。同时,纳西族在每年冬天腊月间有杀年猪的习俗,做成火腿或腊肉,平时分切而食,猪油用做食用油。一般人家还自备有各种咸酸腌菜、豆豉、肝酱、香肠、腌蛋等等。一般情况下,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二、三个菜及汤。冬春时节则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也吃炒面和酥油茶。纳西族人喜欢喝酒、喝茶和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麦面,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城里卖有出名的丽江火腿粑粑,美味可口。

祭天和祭祖

三坝纳西族每年要祭天一次,祭祖三次。正月祭天,腊月十四就要酿酒,做饭请客,请老人吟唱,三十晚上要“车寻”,初一祭灶神要磕头,初二要洗头、洗脚、洗衣裳,到河边饮水。三日晚上把天神请到家里来祭祀。四日就要杀鸡,到祭天堂烧香,磕头吟呷,搞完后回来作射箭等活动,搞完活动后在主祭家里吃饭。五日天一亮抬出一口大猪煮成三锅,煮熟后念“天好矢”、“乌鸦好友”。长者吃酒吃肉,然后众人吃。吃完依次回家。六日各家各户自己祭。八日又抬一口猪去祭天堂。九日又用一口小猪去祭天堂。整个祭天活动到此完毕。

祭祖:正月六、七日或二月十二日一次,六月初一次,十一月初二一次。一般祭时用黄栗树三株,各家各户自己祭。

丧葬

在丧葬习俗方面,丽江一带纳西人在“改土设流”前一直都实行火葬。人死后用竹筐或无盖的木棺抬至山上或村寨外的火葬场火化,过一段时间后再去收拾骸骨举行葬仪。清初“改土设流”后,中央王朝派任的流官曾屡次明令葬为土葬,皆因“土人尚惑刀巴祸福之说”而未能奏效。直至乾隆年间,流官们千方百计动员了一位纳西族小头目将其母土葬,人们未见到灾祸降临便渐葬为土葬。但在一些偏远山乡,迄今仍保留着火葬的习俗。

当人处于弥留之际时,家族中一位长老手持一包有少许碎银、茶叶末和大米的纸包守候在旁,在落气之际须将此纸包放入死者口中。这样做意图使死者十分珍贵“气”能够接续下去,以促成家族繁衍、子孙兴旺。此外,报丧、吊丧、停灵等活动都要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老指挥下进行,并要请东巴经师来主持其中一些祭仪。人死后一般停灵三日即可出殡;葬仪举行后的三天内家中亲属仍需每天献祭。接下来还要举办“做七”、“百日”以及“年斋”等一系列祭吊亡灵的活动,得迎请东巴或喇嘛来家中诵经,直至人死满三周年时做完“三年斋”,整个拜祭活动方可算告一段落。妇女在产期死亡、孩童夭折与其他非正常死亡者,一般不得葬入家族墓地,亦不得在家族或村寨专用的火葬场内火化。

摩梭人基本上保持了火葬的习俗,但在举行葬仪前须先捆好尸装入麻布袋内,埋入正房后室内的土穴中“停尸”一段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9天)。另外,在火化完毕后,还有收拾部分骸骨装进一小布袋中,送到家族墓地进行埋葬等遗俗。这些习俗现今则已有了较大改变。

纳西族对生死礼俗是十分重视的。在生育方面,许多地区的纳西族一直保持着求子的礼俗,不妊妇女求子处较多。接生工作往往由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的人家的老年妇女来做,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才普遍改到医院或卫生所生养。孩子出生满10天后,其父便需派人到岳父母、舅舅、伯伯、叔叔以及姨妈等亲戚家中送米酒和鸡蛋去报喜。在报过喜后,就会有亲友来登门道贺,并送来母鸡、鸡蛋、大米和婴儿衣帽等礼品。在小孩满月前的属羊日或属牛日,还需请东巴来主持命名仪式,并请众亲友前来参加。在请过满月客后方允许背小孩出门,产妇亦可下床参加家务劳动。当孩子满1周岁时须请周岁客,并当众铺下笔墨纸张、铁木匠工具和针线等让小孩“抓周”,以此来预测孩子的前程。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以生女为贵,认为多女多福,因为只要有了女孩就能延续母系血缘家庭“根”。

婚姻习俗

纳西族由于各支系之间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不同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与家庭形态。聚居在丽江一带纳西族早已实行了一夫一妻制,而居住在滇川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周围地区的摩梭人,在过去则过着不娶不嫁的“阿夏”(即亲密的异性朋友)婚姻生活。在同一个民族中竟然存在着父系、母系以及父系与母系并行的婚姻家庭形态,这种现象早已引起了普遍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丽江一带的纳西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时间较长,旧时儿女婚事往往由父母作主,请媒人出面撮合,然后通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等程序聘娶。当男孩长到七八岁时,父母亲便注意给他物色媳妇,若是相中的“门当户对”人家的女孩同自己的儿子的生辰八字相投合,就可托媒人携一壶酒前去女方家中提亲。待女方父母同意后,即可择一吉日举行送订亲彩礼的仪式,俗称“送小酒”。在此仪式上男方家庭须向女方父母送上“四色礼”:五斤左右的白酒一坛,两包茶叶,四盒红糖,两升大米。在举行过“送小酒”仪式后,若任何一方觉得这门亲事不大合适,均可提出反悔。若女方提出反悔便须退还男方所送的彩礼,而要是男方想悔婚约则不得索还彩礼,只需请媒人通知女方即可。在送过小酒后隔一年半载,男方家还须再向女方家送第二次彩礼,俗称“送大”。在礼品中除备齐上述“四色礼”外,还要加送一疋约七尺长的土布,两套礼服,半只猪肉,一对玉手镯或银手镯,另有现金若干。女方家亦以一壶白酒、两盒红糖与一些糍粑向男方家还礼。在举行过“送大酒”仪式后,双方一般都不能再对婚事表示反悔,否则会遭来物议。当青年男女长到18岁左右,便可择定吉期为其举行婚礼。

在婚姻关系方面,过去丽江一带的纳西人中姑舅表婚较为常见,舅父的儿子拥有娶姑妈的女儿为妻的优先权,因此,姑妈家的女儿在一般情况下先要供舅父家的儿子挑选,然后才可考虑嫁给外人。有些地方还存在兄终弟及的“转房”习俗,但一般是兄死后弟娶其嫂,而兄娶弟媳的情况则较为罕见。此外,纳西人中离婚的情况也是不多见的,因为普遍都认为这是极不光彩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这么做。离婚后女方返回其娘家即可,彩礼一般不退。按照传统习俗,寡妇无论其有无子女均可再嫁。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年男女恋爱婚姻自由的权利得到了充分有力的保障。

丽江纳西人的家庭多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子女均从父姓,财产亦按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继承,父亲在家事上拥有决定权。没有子嗣的家庭可招赘女婿上门,但事前须征得主要近亲的同意,而且子女须全随母姓,这样才能够享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纳西人的家庭多为三四世同堂的主干家庭,小夫妻俩共同生活的核心家庭,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才逐渐增多。多子家庭亦有在儿子成婚后实行分居的习俗,在分家时往往是诸子均分田地、畜牲以及房舍等生产和生活资料,而幼子又拥有优先挑选的权利。一般由幼子继承祖屋,并承担起赡养双亲、供奉祖先灵位的职责

居住在滇川边境泸沽湖周围地区的摩梭人,旧时主要实行一种奇异的"阿夏"婚。这种婚制的特点便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子于夜晚到女子家中访宿,第二天清晨又返回自己家中从事生产劳动,配偶双方不组织共同的家庭。这种暮合朝分的阿夏关系的缔结,以母系血统近亲不婚的原则为界限,除此外一般不再受年龄、金钱、辈分、等级以及民族等条件的限制。

按照摩梭人的传统习俗,女孩和男孩长到十三岁时便要分别举行“穿裙子”和“穿裤子”仪式,标志着已经成人,可以开始参加一些劳动和社交活动。一般女子从十五六岁起,男子从十七八岁起,便可开始同异性过偶居生活。他们通过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接触、节日和庙会等社交活动来建立阿夏关系,选择阿夏的主要条件是貌美、年轻以及能干等。在阿夏交往的初始阶段,男方到女方家去访宿往往处于较隐密的状态,数月之后才公开同女方家人会面。会面时男方须给女方长辈送上一些礼品,以示尊重和谢意。这种阿夏婚基本上是以女方为主体的,每位举行过成年礼的少女,在家中都有专属自己的“阿夏房”用来接待男性阿夏,对自己不再喜爱的男子只要闭门不纳,阿夏关系也就算终结了。另外,在阿夏交往过程中所生下的子女全归女方抚养,财产亦完全按母系继嗣。由于阿夏婚的特点是易合易离的,男女双方很少会产生强烈的独占欲或嫉妒心理,对解除阿夏关系多持无所谓的态度,极少为此而发生***。

同这种婚姻形态相联系,摩梭人过去普遍存在着一种母系家庭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每个家庭由一位年长或能干的女性担任家长,负责安排日常生产与生活,管理仓库和家产,主持家庭祭祀和接待来访客人等活动。家庭主要成员由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及姐妹们的子女等人组成,一般包括二至四代,每家大约有十余口人,有的家庭多达二三十人。所有家庭成员都过着阿夏婚姻生活,财产完全按母系继嗣,世系也按母方来计算。因此,摩梭人认定了“女子是根骨,缺了就断根”的传统观念,当某户人家一旦出现没有女继承人的情况时,总会想方设法过继养女去延续世系。

科学技术

生息在玉龙山上、江畔的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了不少天文、历算、畜牧、农耕、医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并涌现出有所成就的学者和专家。

纳西族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很多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并用象形文字分别记载在东巴经书上的。根据东巴经记载,古代关于天象的专有名词已有数十种之多;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言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五天的历法,并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民间还从对天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雪,以及各种鸟类的活动规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动。

纳西族素以养马出名。丽江马是著名的“大理马”之别称,东巴经中有《马的来历》的专册。丽江是著名的“大理马”产地之一。丽江马是全国优良品种之一,体型小而精悍,能负重,善于爬山越岭,适应性强,并能连续行走二、三个月。近来,农科部门又引进卡马巴良种,与丽江马交配,使其向身高体大方面发展。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农、林、牧、医药的技术网点,培养了近万名科学技术人员。他们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比如,马铃薯是丽江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县农科部门针对其害和品种退化比较严重的情况,经过长期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有性繁殖技术,取实生苗移栽和实生薯利用的技术措施,基本上解决了难题,获得了高产。又如,全县对小麦推广良种良法之后,也获得了小麦连年大幅度的增产。

六十年代中,丽江地区科技部门根据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在反复进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推广苹果“芽复选种,高接换头”等新的种植技术,使全县种植的苹果实现良种化,至七十年代后期,全县苹果年产量达到一百几十万斤,变成云南省新兴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纳西族地处横断山脉地带,高山、河谷、平坝相间,土壤肥沃,日照时数长,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植物生长。被称为“植物宝库”的玉龙山,生长着五百多种中草药,其中行销全国的名贵药材达二百多种。丽江的医疗事业得到很展,疟疾、霍乱、伤寒等传染病已消灭,常见病和多发病渐渐减少,人民体质大大提高。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鲁甸乡以“药材之乡”而著称,以此为中心,丽江地区建立了规模不同的药材栽培研究种植场四百多处。

此外,纳西族还有一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高级科学工作者,如中外知名的历史学者、教育家方国瑜教授,小麦育种专家赵仲修,木芹、木全章、杨凤等知名人士。他们对纳西族及祖国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丽江玉龙雪山索道(云上触摸雪域)

纳西族族组织普遍存在于纳西族中。家族由几户至若干户共尊一个始祖的血缘亲属组成。在丽江、维西、中甸等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纳西族地区,家族依照父系血统而组成。丽江纳西族的家族关系有这样的称呼:“丁吉”、“丁支”、“丁化”和“崇窝”。纳西人把父系亲族视为“骨”,母系亲族视为“肉”。“崇窝”之“窝”即来自父系亲族“窝阔”之“窝”,即父系亲族的根骨,“崇窝”即由一个男性远祖后裔组成的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家族组织。

丽江纳西族曾有“梅、”、“禾”、“肆”、“尤”4个氏族,“梅”与“禾”东部方言区的纳西族多数属纳西古氏族“梅” “禾”两支后裔,西部方言区的纳西族多数属纳西古氏族“束”“尤”两支后裔。新中国成立后,在丽江、维西等地的纳西族中,家族之上的氏族组织早已消失。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是自明太祖时起封授的世袭“土官知府”,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世代占有当地土地和民众,有很多庄园。民众则分为百姓和庄奴两种。百姓有人身自由,要服各种劳役、兵役;庄奴则直接在木氏庄园中劳动。木氏土司以“官姓木,民姓和”来区分贵族和平民。土司府设“大把事”(分文武)、把事和通事等职,有称为“五虎十四彪”的大小头人。

1949年以前,永宁纳人(摩梭人)社会中存在着“司沛”(汉称贵族)、“责卡”(汉称百姓)、“俄”(汉称俾子,即奴婢)三个等级。

“司沛”等级是从土司家族分裂出来的贵族集团。土司把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分给斯沛等级占有,并允许他们占有水源、草场和山林,以及数量不等的俄和大量的畜群。斯沛等级对其占有的土地和牧场有稳固的占有权,可以世袭、转赠和出租,也可以在本等级内部买卖,不得卖出斯沛等级之外,最高所有权仍属于土司。斯沛可以担任土司中的各种官职,享有很多特权,不论政治地位、经济状况如何变化,其贵族身份是世代不变的。当权的斯沛,有审理案件、调解***、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特权。一般的斯沛,享有建住瓦房,穿绸缎和黄、红、蓝色衣服,不服劳役,不交钱粮杂派等优待。

“责卡”等级是由氏族公社成员演变而来的封建农奴。他们被束缚在封建份地上,世世代代在人格上依附于封建领主,向领主服劳役和交纳实物贡赋。责卡有内外之分,土司直接控制的称内责卡,由各个管人管理的称外责卡。内责卡以服劳役为主,外责卡以交纳实物贡赋为主。内责卡又有黑、花、白之分:凡在土司自营地中的八至十二块土地上服役的,称黑责卡;在二至七块地上服役的,称花责卡;在一块土地上服役的,称白责卡。外责卡除交纳实物外,一般服劳役数天,内外责卡的这份劳役,土司不准用钱赎取,只能雇人代役。

“俄”等级是由家庭奴隶、罪犯、外来民族和等级下降的责卡构成的。他们大部分属于土司、总管、堪布等当权斯沛占有,少数属于责卡等级中的头人和个别富裕的俄。俄等级的身份是世袭的。根据服役情况的不同,又分为白、花、黑三种。担任土司的基层官职的,称白俾子,一家之内只有男子或女子服役的,称花俾子,全家男女都服役的,称黑俾子。俄是按性别世袭的;即男子为俄的家庭,其后代男子全都是俄;女子为俄的家庭,后代女子全都是俄;男女均系俄的家庭,则后代所有男女一律是俄。但不服役的男子或女子,实际上还是主子的俄,主子需要时,仍可抽调他们去短期服役。个别俄经主子允许,可用钱赎免自身的劳役,然而既不能延及子女,更不能改变整个家庭的等级地位,其子女成年后,必须承袭服役,仍然是主子的俄。

除少数单身俄外,俄等级有自己的家庭和少量的财产,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他们占有主子给予的一架左右耕食地(架,是宁蒗、盐源一带纳西族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实际面积相当于二至四亩)。多的不超过三架。纳西语称“厚垮鲁布”,意为“一碗稀饭的土地”。大多数俄通过抵押、租佃等方式另外获得了土地,并占有房屋和数量不等的牲畜、农具。俄除非绝嗣或犯重罪,主子不能侵占他们的财产。主子有权将俄转赠、陪嫁、交换和出卖,不能任意杀戮。俄等级具有半奴隶半农奴的性质。

宁蒗纳西族三个等级之间,有比较森严的界限。斯沛等级享有永远保持等级身份的特权,再穷都是斯沛。责卡和俄等级,只能下降,不能上升。责卡再富也不能升为斯沛;俄即使发了财,做了官,仍不能晋升为百姓等级。

永宁纳人的土司一职是世袭制,由长子承袭。堪布和总管两职,由土司的兄弟或土司的血缘近亲担任,分别行使宗教和日常行力。土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土知府,土司之下设总管一名,把事数名。

泸沽湖地区纳日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家族有共同的始祖和家族名称;有共同的祭祖活动和公共墓地;有少量共有的家族公地;有类似家族长的人物——斯日俄米,个别家族的“斯日俄米”已成为世袭者;保留着同一家族聚居的血缘村落残余等。纳日人有母系家族组织“斯日”,后来母系家族逐渐分裂演变为母系家庭。20世纪50年代前,“斯日”内部各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不多。纳日人把母系氏族叫做“尔”,直至20世纪60年代,永宁纳日人的决大多数家户还能说出自己分别属于“西”、“牙”、“胡”、“俄”4个母系氏族。

在当代,由于社区的变迁发展和人口迁徙等原因,“崇窝”这一社会组织结构已变得松弛分散,一个“崇窝”一般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村落中,看不到一个“崇窝”的所有后裔集中在一个村的情况。由于“崇窝”繁衍发展后居住分散,很多成为远亲,相互间的关系纽带不是那么紧密,很少有整个“崇窝”的共同活动。

现在纳西族家族组织中联系比较密切,有共同活动和起一些作用的是“丁支”,即由“崇窝”分衍出来的一个祖先的若干后裔构成的一个家户群,各个“支”或同一支家户之亲疏相距三、四代至10多代不等,其亲密关系程度以住同一个村或近邻村为条件,他们共尊一个近亲始祖,过去有共同的公地和山林,有由“崇窝”中委派的护林员。“丁支”还有共同的墓地;有的由“的支”又依远近亲疏关系分衍为若干家户群,亦各有自己的墓地,在同一天扫墓祭祖。 历史上由于纳西族存在多元的婚姻制度,因而也有不同的家庭形态,即纳西族同时并存着父系、母系、父系与母系并行3种家庭形态。

丽江纳西族的父系家庭。父亲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权力很大,对外以家长身份拜官、迎宾、处理诉讼、买卖田地、借放债款、出席家族及村的会议;对内负责管理全家的生产和生活,对婚姻、丧葬、修建房屋等大事都有决定权。母亲只有当父亲不在的情况下,才代行父亲的部分权力。丽江纳西族的父权家庭,大多由三、四代人组成,五世同堂的不多。子女从父姓,财产由父亲传给儿子,实行父系继承制。

母系家庭,主要存在于泸沽湖畔的纳西人中。这类家庭的特征是;家庭成员普遍过阿注婚姻生活;始祖母都是一个,母系血缘是维系家庭的基础;财产按母系继承,由母传给子女、舅传给甥和甥女。男子在家里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每个母系家庭有一个家长,通常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诸如安排生活、管理仓库、接待客人、均由她掌管。妇女又是某些祭祀活动的主持者。男子常称赞妇女:“庄稼做得好,生意做得起,人前敢讲话,屋里会当家”。母系家庭的财产实行平均分配的原则,具有较多原始共产的色彩。。

母系,父系并存家庭,是随着女阿夏到男家同居和男娶女嫁的正式结婚而形成的。传统习惯是女阿夏到男家同居和正式娶妻所生的子女,以及男子过继(收养)女阿夏所生的子女,均属男方的家庭成员,血统一律按父系计算。这些父系成员和女子未嫁所生的母系成员共住一家,便构成了两种血统成员并存的家庭。这种家庭的特征是:家庭世系是按母系与父系双系分开计算的;双系成员均有平等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母系父系并存家庭是由母系家庭演变为父系家庭的过渡形式。但在演变过程中,有些并存家庭会出现反复,一旦其后裔又过起男不娶妻,女不嫁夫的阿夏婚生活,它就倒退为母系家庭。 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信众最多的是东巴教。

东巴教对纳西族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文化习俗有重大影响,是纳西族多元宗教信仰中的主干,是在纳西族处于氏族和部落联盟时期的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渐吸收了藏族的本教、藏传佛教等的一些内容,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它有自己的仪式系统,庞大的鬼神体系,与各种仪式相配套的经典。泛灵信仰,大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重卜,以及“大自然和人是兄弟”这一基本理念,是东巴教的主要特征。

藏传佛教是从元末开始,由***经川西传入纳西族地区的。清初以后,藏传佛教在丽江、维西纳西族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在清代初年之后。从康熙到道光年间的180多年中,先后建起了有相当宗教势力和经济实力的噶玛噶举派(白教)十三大寺。

在清代,汉传佛教在丽江地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增建了60多个大小寺庙,分布在城乡各地。

道教在明代传到丽江,木氏土司从内地请来道士到丽江传播道教。清雍正元年(1723)丽江“改土归流”后,道教在丽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 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发辫,再在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一物两用。 主词条:纳西语、东巴文

语言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也有学者认为纳西族语言处于羌语支和彝语支分界点上,与这两种语言具有双向相似性。纳西语分化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丽江、香格里拉、维西、永胜等市县。此外,鹤庆、剑川、兰坪、德钦、宁蒗永宁坝皮匠村和四川省木里县的俄亚、盐源县的大咀、冷九主和***芒康县的盐井等地也使用西部方言。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宁蒗、盐源、木里、盐边等县。

两个方言间虽然语音、语法基本一致,词汇相同率约在70%,但互相交流有一定困难。洱源纳西族在家庭内部仍使用纳西语,由于长期和当地的白、汉族交错杂居,通常使用汉语和白语作为交际语言 。

文字

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一种是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ser jel lv jel),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又译为“木石之标记”或“木石之记录”),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仍使用着的原始象形文字,它比图画进步,但又比已属于表意文字发展阶段的甲骨文原始,是属于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阶段的原始象形文字。 东巴所使用的另一种文字称“格巴”(ggeq bbaq,),它是一种表词的音节文字,当文字记录语言时严格保持字和词相对应。

东巴象形文异写字,是指与常用的字形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根据有关民族语文方面的政策和纳西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1956年6月始,选定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大研镇土语为标准音,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形式的《纳西文字方案》(草案),并提交195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通过了《纳西文字方案》(草案),并报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

1981年,相关部门对《纳西文字方案》(草案)组织修改。这套纳西拼音文字方案,在小学进行双语教学中使用。 主词条:东巴经

东巴经不仅是纳西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集纳西族古典文学大成的宝库。纳西族的古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谣谚,都被东巴们用象形文字记录在东巴经中。

东巴***学的咏唱有特定的地点,即在东巴教的各种祭仪上,这些祭仪大都是宗教与民俗活动的组合形式。东巴***学是诗体文学,所有的作品都是由奇数音节的诗句组成,3、5、7、9、11、13等奇数诗句错落使用,长短相间,比较自由。其中以五七言诗句为多。也有少数晚期的作品用纯五言诗句写成。

东巴经所有的作品都由东巴用特定的乐调吟咏唱诵。东巴***学包括自然神话、洪水神话、始祖神话、战争史诗、爱情长诗、镇鬼神话以及大量故事谣谚。代表作如神话史诗《创世记》、《黑白之战》、《哈斯之战》、《俄都奴杀猛鬼》、《许瓦增古盗火》、《祭天古歌》等,反映了纳西族顽强坚韧、崇勇尚武、认同心重、凝聚力强的民族精神。《鲁般鲁饶》、《初布游布》等作品,以浪漫瑰丽而凄婉的笔调讲述了纳西族青年男女重感情、讲信义、不惜以死殉情的动人故事。

纳西族的民间歌谣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调”,是相对于短小歌谣而言的一个概念,特指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口传叙事长诗。其代表作有《游悲》(殉情之歌)、《猎歌》、《赶马》、《伐筝》、《鱼水相会》、《蜂花相会》、《雪析相会》等。在表现形式上,是入乐入调的演唱,每类作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曲调。

纳西族除了有博大丰厚的本土传统文学外,自明代以来,有不少以汉文写作的作家,明代土司阶层的“木氏六公”有大量的诗文传世。木公、木增等人的诗集选入《云南丛书集部》及《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中。木增所著的《云薖淡墨》六卷收入清代所编的《四库全书》中。

玉龙纳西族景点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景点

丽江玉龙雪山索道,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客运索道,也是丽江旅游的一大亮点。乘坐丽江玉龙雪山索道,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雪山景色,感受云上触摸雪域的奇妙体验。

一、购票与上索道

乘坐丽江玉龙雪山索道,首先需要购买索道的门票。门票分为普通票和VIP票两种,普通票适用于大多数游客,VIP票则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和更好的观景体验。

购票后,游客需要前往索道的乘坐地点,索道分为起点和终点两个站点。起点位于丽江市区,终点则是丽江玉龙雪山的雪域景区。乘坐索道的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丽江的美景,感受到不同海拔带来的气温和气候的变化。

二、云上触摸雪域

当乘坐丽江玉龙雪山索道到达终点站后,游客就可以开始云上触摸雪域的旅程了。在雪域景区内,游客可以进行多种活动,如滑雪、雪地摩托、雪地足球等。

滑雪是雪域景区最受游客欢迎的活动之一。景区内设有专业的滑雪场地和设施,游客可以租借滑雪装备,接受滑雪教练的指导,尽情享受滑雪的乐趣。在雪白的雪地上滑行,感受风的呼啸和速度的***,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除了滑雪,雪地摩托也是雪域景区的一大亮点。游客可以租借雪地摩托,驾驶着摩托车在雪地上飞驰,体验速度与的碰撞。雪地摩托是一项***而又有趣的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雪地足球比赛。在雪地上踢足球,感受雪地与足球的结合,体验不同于平地足球的乐趣。雪地足球是一项独特的运动,让人在寒冷的雪地中尽情释放体力和。

和云峰的介绍

1.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名胜古迹

云南省丽江市。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云岭山脉南端,滇西纵谷地区横断山脉的东南端。该山南北走向,长约34公里,宽约13公里。其主峰陡峭,呈扇形,海拔5596米。

1988年,玉龙雪山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8日,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玉龙雪山千古情丽江印象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可以在古城里享受悠闲的生活,还可以游览玉龙雪山。丽江也是一定要去的。你不仅可以观看大型歌舞表演,还可以在五大公园里游览一番。

3.丽江玉龙雪山历史文化

关于玉龙雪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纳西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是孪生兄弟。

他们相依为命,在江淘金。一天,突然从北方来了一个凶猛的魔王。他占领了江,禁止人们淘金。玉龙和巴哈两兄弟大怒,用剑与魔王搏斗。巴哈s的弟弟筋疲力尽,但不幸的是他的头被恶魔砍掉了。玉龙s大哥与妖王激战两天三夜,连斩十三剑,终于将妖王赶走。此后,巴哈手下的小弟已经变成了无头的哈巴雪山,还有玉龙s大哥日夜高举十三剑,防止鬼子再次入侵,后来变成了十三座雪峰。而他的战斗汗水变成了黑水和白水。玉龙山常被认为是纳西族人的外在象征,而这位传说中的玉龙英雄也成为了纳西族人的象征的内在精神。纳西的守护神三多是玉龙雪山的化身。

4.丽江古城名扬四海玉龙雪山巍峨高耸

安集海大峡谷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的安集海大峡谷。它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但目前只有少数地质学家、摄影师和户外爱好者关注过它。新疆也是一个很少有人会知道的地方。峡谷两侧是从上到下一字排开的河流阶地,宛如波涛汹涌,充分展现了峡谷阳刚的一面。从高空看,安吉海峡谷的色彩极其丰富。河流切割着大地,冲刷溶解着不同颜色的岩层,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地球抽象画景观。北面有丹霞,很壮观。雪山,红石山,折叠的峡谷,看起来像抹茶的草原,都融合在一起。蜿蜒在山谷中的辫状河,千回百转,在缠绵的低语中透露出山谷温柔的一面。这个峡谷丰富的色彩也令人叹为观止。这个峡谷最好的景点在S101公路第286公里处。附近有一条新建的小型沥青公路。沿着这条公路直走10公里左右,有一个牧民的定居点,旁边是大峡谷最好的景点!天山库车大峡谷天山大峡谷,又名克孜利亚大峡谷,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神秘的天山大峡谷是天山支脉克孜利亚山中的峡谷,由亿万年风雨侵蚀的红褐色岩石形成。红棕色的山脉直插云霄,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就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站在谷底仰望群山,只觉得险峻的山峰似乎随时都会倒下来,让我感到窒息和眩晕。太行大峡谷太行大峡谷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1000多米。境内峭壁高耸,群峰高耸苍劲,台壁纵横交错,苍溪汹涌,瀑布四悬,峰、丘、台、壁、峡、瀑、林、泉,千姿百态,是北雄风光桃花谷是太行大峡谷中的一个山谷,也是太行大峡谷的核心景区。是一个以山、谷、潭、洞为主的自然风景区。它以它的桃花盛开在严寒的九月,冰冻在炎热的夏天,亚洲最高的瀑布高达346米。大渡河金口大峡谷位于凉山州乐山市与雅四川省安市。东起乐山市金口河区何勇镇大沙坝,西至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搜狗。西部安市,南部凉山州甘洛县乌石桥乡田萍。峡谷全长约26公里,最大的峡谷有2600米深,最窄的地方只有20米宽。成昆铁路穿峡谷而过,举世闻名。峡谷两侧,奇峰耸云,树枝交错,切割很深,形成无数峡谷群。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号称深谷,幽谷,两岸千壁耸立,形态各异,风景如画,堪比三峡的雄伟风光。晋陕大峡谷黄河,经过宁夏和内蒙古,进入晋陕大峡谷,一路南下,把富饶的黄土地冲出一条蜿蜒的峡谷。水与石的较量,成就了神奇、美丽、壮美的黄河百里画廊晋陕大峡谷。黄河走出青藏高原后,翻山越岭,蜿蜒九曲十八弯,一降再降,到了郑州桃花峪,面目突变,从挖沟挖谷到沉沙造地。所以黄河流域都分布在桃花峪以上。山西大峡谷,全长700多公里,从内蒙古河口镇到山西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在河套地区,东西走向的黄河从北急转弯

在l50km的流长中,落差为504m,比降为3.4%。狭窄的河道怒涛拍岸,水声如雷,蔚为壮观。这一段河流海拔2006米,直上海拔6740米的卡格布峰,山谷高差超过4734米。江面到峰顶的坡距为14kM,平均每公里增加337米。峡谷有一个近乎垂直的斜坡。如此险峻的山沟地形,如此奇特奇妙的地理结构,真是世间罕见。怒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州,呈南北走向。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向东南延续,也是云南省的地理奇观。它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最危险、最原始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远景。孤山古水如风月苍凉,风浪如狂浪壮阔。原始,如世外桃源般纯净优雅。幽深的峡谷云雾缭绕,咆哮的怒江像一条矫健的青龙腾起。水叮当的声音令人震惊。怒江从千里雪域高原翻滚而下,九弯十湾,怒江第一湾白雪皑皑。第二湾陡峭平缓,形似长寿龟,形似板蟒。一只乌龟和一条蟒蛇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灵动的气息。江虎跳峡距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60公里。这个峡谷在江上游,全长18公里。分为上虎跃、中虎跃、下虎跃三段,迂回道路25公里。老虎峡,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南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北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游河宽仅30-60米。老虎峡上峡海拔1800米,下峡海拔1630米。两侧山川落差2500-3000米,谷坡陡峭壮观。河流在峡谷中连续落差7陡坎,落差达170米。水势汹涌,声震数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中国***东南部的米林县和墨脱县。它长496.3公里,深6009米,有许多无人居住的地区。500公里长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许多世界上最高的峡谷。事实上,它不仅是最深的峡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在无人的大峡谷核心的s陆地段,从西兴到帕龙藏波汇口,峡谷河床内有四个大瀑布,部分主要瀑布落差达30~35米。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楠格巴瓦峰周围的大峡谷中有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弯,贯穿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陡坡,呈现出连续的V形状。长江三峡是长江沿岸壮丽的大峡谷,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中国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一直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峡的大宁河、香溪河、神农溪河的神奇与古朴,让这条举世闻名的景观长廊气象万千。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大夏深谷,曾经的三国古战场,是无数男女英雄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等。他们因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于世。夏特大峡谷夏特大峡谷位于古老的乌孙高原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

马陵河大峡谷马陵河峡谷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兴义市。这是造山运动中的一个深深的裂缝。它是雄伟、奇特和危险特征的结合。谷中飞瀑百余处,碳酸钙壁如织。河两岸有各种古树名木。它被称为地球上美丽的伤疤。峡谷长74.8公里,宽50至150米,深120至280米,谷底在地面以下200米。马陵河峡谷景区最精华的部分,也是瀑布最集中的明星廊景区。1.7公里长的天星画廊内有万马咆哮瀑、珍珠瀑、面纱瀑、断续五折瀑、老岳瀑、溪心瀑、路帘瀑、飞庭瀑等近20个瀑布。

5.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景点

毕成八景是中国的古文,属于文言文。位于玉龙寺内,著名景点有:玉龙嘴、玉浴温泉、西楼夜月、烟雨林、全飞瀑布、万树松涛、昆石朝霞。

玉龙口蘑竹

玉龙寺后山,半龙半龙,两谷石壑泉涌。他们累得像珍珠一样掉下来,有的还喷玉,因此得名玉龙山。有几级台阶。景色渐明,松竹苍翠,石壁流泉,独观洛阳巨景。市井人李、杨天培、和尚只宽如来,总游。严思敬说,玉倒堤上,秋上墙,烟在十里村,宋双古佛皆诗,诗不胜数。

虞书温泉

它在禄丰县城北十里,松花山后,金水边。它的水温干净如玉,四面八方都有很多人去洗澡。到了九月,土王用东西,给更多的人洗澡,风俗就传到了病人身上。在老教堂里,张写道,生日那天去教堂。潘德政说:人不热。之后都被水冲走了。康熙午后,郡梁重修,外建亭名曰:蜀古。春联说:问我愿我如水般干净,愿人民永远如这春天般温暖。孙茵在亭子里写道:来了就问水有多热。洗完澡,你会看到群山变绿。屈词的秘书袁写道:温如玉。金伟信题目:王华,像一个身影,永远在温州。官方的情况如果出了这个山,还是凉的。

西楼夜月

五塔,五尺高,四面开窗,山河相济,桑麻遍地。每逢月夜,如冰壶。这个城市的,一个绅士,庆祝他的生日和庆祝他的节日,并写诗在邓贤条。也就是古代的大西门,现在是南门外国。知县彭剑被改为富民楼,然后就累垮了。知县谢增祚重修了三座楼,关了门,题曰:带着凉爽的空气来到西方。王摄县:富民楼。

森林中的烟雨

那就是鹿鸣桥的鹿角村。古代诗人王写过这样一首诗:烟填林浩,雨填四川,远远望去。莽莽树色当轩入,落花传野。笛子似乎是从云外吹来的,人疑画图。一幅清晰的潇湘谱挂在红尘旁。

全飞瀑布

据史书记载,毕成镇青山村委会著名诗人全飞瀑游后写道:青林中断,水贱云挂。月飞白,雨泼溅。从一千条溪流中发出,河流会成长。的堤岸倾泻而下,日夜汩汩流淌。

万树松涛

据史书记载,万树松涛描写毕成镇罗王营一带,著名诗人李乃元曾留下这样一首诗:万树青青流,风吹碧波。汩汩声可与相比,汩汩声仍如珍宝。野泉深楼,猿夜眠。我也知道江月上的芦花不错。谁像林浩翻船?

坤朝霞

据史书记载,昆石山晨照,东山官营后,每到黄昏,悬岩坠青,池在晨。光线充足,几十尺高,各种颜色都有。它是无法形容的,城市里的人们都在吟诵它。著名诗人翟这样写道:树挂夕照,山石尽彩。崔红飞西安,珠山城,蜀寨,水光溶而石清。夕阳落山野,天半平。

6.丽江古城名胜古迹

首先丽江古城比较大,主要是指它的建筑规模比较大,占地面积比较大

7.玉溪历史古迹

除了被称为高原明珠,有星云湖、杞麓湖、通海秀山、江川李家山、玉溪九龙池、聂耳的故居、华宁象鼻山温泉、澄江毛天山等。形成三湖一山一城一泉,集科研、考古、旅游、疗养、度于一体。玉溪其他主要旅游景点:大营街、聂耳公园、玉泉寺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通海秀山古寺观、高古阁易门恐龙化石、泰山书院、玉溪古瓷窑遗址。

8.丽江名胜景点

刚在丽江住了一段时间,可以给你一些经验。

丽江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它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丽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每个景点的感受都不一样。好玩不好玩其实取决于你自己的感受,我只能尽可能客观的给你描述景点的优缺点。

1.丽江古城(大研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

位于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不需要门票。

古城里几个比较好看的地方是贤文巷、马浜街、狮子山文昌宫(文昌宫前可以看到日出和古城全景)、大雁花巷。

古城还有两大景点,第一个是幕府,门票40,不需要古城维护费和狮子山万古楼。

木府是木府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自称北故宫,南幕府。

这座古城很大。据当地人说,至少要花一天时间才能认真参观。但是因为现在出名了,人很多,尤其是晚上人太多的时候,会导致商业化。

但这种商业化因人而异,有的人旅行时喜欢拥挤热闹的地方。

二、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被称为邵武在纳西语中,是以一个山村命名的,因为村子后面的山峰像一个土丘,意思是山顶下的村庄。

是丽江坝子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

我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所以我对这里比较了解。

说实话,束河是一个正在萎缩的大研古镇。不过风景一点也不比大研差。反而因为比较小的原因,人流量没有大研那么多,比较干净。

束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住宿种类多。客栈、青年旅社、酒店几乎无处不在,而且这几年因为游客相对较少,住宿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所有的住宿都为了留住客人,努力把自己的居家环境和服务做到最好。

第三,虎跳峡

老虎峡,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以奇伟壮观著称。

从虎跳峡镇出发,穿过冲江洞哈巴雪山山麓,顺流而下,即可进入峡谷。姜水被玉龙和巴哈两座雪山挟持着。分为三段,即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总共有18个浅滩。

虎跳峡距离虎跳峡镇9公里,是整个峡谷最窄的一段。这个峡谷只有几米宽。在河的右侧,有一块13米高的巨石——虎跳石。巨石如孤峰,巍峨雄伟。河水与巨石相斗,山吼谷鸣,气势非凡。

第四,玉龙雪山

纳西族的圣山主峰扇面陡峭,海拔5596米,是一座未被征服的处女峰,终年云雾环绕。

它由12场雪组成

当时报名了跟团游,价格也不贵。一站班车一共350元,但这个价格市面上很少有,因为一般都是低价。我当时认识的朋友就是干这个的,所以我就低价拿了。不过市面上的价格最多也就两三百,还不错。

不过如果去的话,建议冬天去,因为雪多。

动词(verb的缩写)拉市海

拉市海(又名拉市海,纳西语翻译,原意为虎海)是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以西8公里的拉市坝中部,玉龙雪山东南坡。

海拉有着丽江之肺,观鸟天堂和高原马尔代夫。

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生态保护基地、国际湿地公园、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而且也是丽江群山中最亮的蓝宝石,有美丽的野草和水鸟。

骑马和划船一直是拉市海旅游的一大看点。由于拉市海在2005年禁止了划船、观光等一切水上项目,严格控制了马场规模,并拆除了临海马场的大量休闲俱乐部设施,

拉市海成了鸡肋一夜之间,可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拉市海一下子变成了只有骑马的茶马古道,让很多来这里的游客觉得拉市海整个旅游项目都很枯燥,对平庸体验的满意度急剧下降。

不及物动词丽江古代爱情表演

丽江古恋是丽江古恋景区的核心产品。

丽江古代爱情景区是中国创造的旗下第一家演艺上市公司,——宋城演艺。

景区距丽江古城6公里,毗邻文笔海自然景观,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地理环境优越。以丽江民族地域文化为主题,以大型歌舞《丽江千古情》为核心内容,展现丽江千年文化和历史习俗。

景区主要包括茶马古街、那错海、雪山沙滩、民族村寨、千古情广场、大型室内科技游乐综合体等主题区域。

七。白沙古镇

白沙古镇,纳西遗产最多的古镇,最原始的纳西村落。

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古城以北十里处,北临玉龙雪山,南临龙泉,西临山治。

它是穆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丽江古城。也是丽江三大古镇中最古老最原始的。

八。长江第一湾

长江的第一次V型转弯非常壮观。

在距离丽江市约50公里的石鼓镇,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南中定居,他五月越过鲁。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在这里渡河。

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世界屋脊,在巴塘县进入云南。它与澜沧江、怒江一道,穿过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形成了三江并流。

到了香格里拉县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一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039异形弯管。河水在这里转向,冲进了中原的视野,人们称它为长江第一湾。

九、南溪村

南溪村是一个一尘不染的地方。丽江海浪最高的纳西古村,因其浓郁的民族风情,被誉为小香格里拉。

这里最有名的地方是花海。夏天花开成海,牛羊卖萌。冬末春初去,就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

十、泰安乡

玉龙雪山下的处女地,彩云花田,天宫仙境。

泰俺是丽江最著名的土豆之乡,后花园。夏天,土豆花、油菜花竞相开放,真的很美。

9.丽江名胜古迹简介

丽江位于滇西北高原,江中游。

由两山一城一湖一河一种文化一种风格,它一年到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第二座山是指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个城市是丽江古城,即大研古城;一条河是江;文化指纳西东巴文化;一种是摩梭风格。生物丰富,植物13000多种,占云南省植物种类的70%。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香榧、银杏在丽江分布广泛。由丽江和英国爱丁堡植物园合作建设的中英合作重建项目——丽江高山植物园于2001年5月18日奠基。丽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有林地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0.3%。98.2%的丽江江流域是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地区。植物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据统计,有哺乳动物83种,占云南动物种类总数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数的37.6%。丽江有丰富的药用和其他可开发的生物。中药材有444种,开发利用的有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自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建成了世界年产1000吨螺旋藻,是中国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葵、苦姜等特色生物产业发展取得成效。最佳季节:四季皆宜。春天花开,夏天凉爽,秋天清爽,冬天阳光明媚,都是不错的选择。春天:3-5月,柳枝发芽,春暖花开。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最大的节日。这一天,搬出古城的纳西族人会穿着民族服装回来参观古城。夏季:6-8月,正值花季雨季,野花遍地开,田野里到处都是花,各种海子也进入水华期,是最美的时候。但雨季也是云雾弥漫,很难看到雪山的真实面貌。农历6月24日是纳西族的火把节,古城家家户户门口都会点燃火把。秋季:9-11月,收获的季节到了,天气转凉,乌云满天,植被茂盛,天气晴朗,是丽江最舒适宜人的季节。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只要有阳光,就无比舒适。冬天是看雪山的最好季节。万里晴空,空气清澈。如果只是赶上一场雪,就赶上了玉龙雪山最美的一天。肖飞提示:无论什么季节,漓江早晚冷,中午热;冷,晴,热。除了冬天,还要带羽绒服和厚毛衣。在其他季节,你应该带厚外套和薄毛衣,即使是在三伏天。

和云峰(桑德诺瓦),男,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民族音乐学家。先后经过知青、工人、士兵、专业足球队员之历练;从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音乐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研究与教学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