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林足球亚洲无敌-王建林和足球

tamoadmin 体育头条 2024-08-28 0
  1. 万达重返足球圈的原因是什么
  2. 万达老总(商业帝国的缔造者)
  3. 王健林都忍不住吐槽,投资海外足球到底有多烧钱

关于万达集团可能会从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撤资一事,最近两天在网上热议的沸沸扬扬。先是由一些足球媒体人进行不点名的爆料,说是中超联赛里面的某北方大俱乐部,可能会出现中国足球地震级别的情况发生,后来,网友们开始热议这家中超球队应该就是大连一方。今天万达终于发声回应了质疑,实际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和一方俱乐部相应的债权和股权有很大关系,非万达硬要撤资。是谁在折腾谁?当冤大头还要被耍!万达这次撤资跟第一次完全是不一样的,这次万达不仅当了冤大头,还被大连足协戏耍了一番。万达官方的大概意思就是:2018年大连一方没钱了,需要投资,足协找到王健林希望他出手,老王也答应了,足协也承诺在一年之内搞定一方债务问题和股权的问题。万达这两年来投资20亿修建足球基地,10亿组建青训梯队,签订10年5亿支持足球学校的合同,还偿还了一方留下的债务,可到现在,万达不仅没有获得一方的股权,甚至连俱乐部的官方账户都不能用,花了这么多钱,连球队都不是自家的!你说气人不?王健林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先后投入巨资为大连建立训练场建立足球基地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帮助大连足球重新站起来,如果撤资一方俱乐部他还会组建自己的大连俱乐部,也就是说王健林不会离开大连足球,但重新崛起绝对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最起码要5-10年,这对于目前的大连球迷而言也是苦涩的,如果万达撤资无疑一方俱乐部基本上就没有了竞争力,降级似乎已不可避免。万达集团每年投入往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几十个亿,结果不能够对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拥有归属权,反正大家都应该心知肚明。我强烈支持万达集团退出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自己搞一个挺好!

万达重返足球圈的原因是什么

出生于四川苍溪的穷孩子,从军17年,不放过任何一个填充自己的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在大连谱写出自己的商业。

他热爱足球,喜欢歌声,曾被称为“最接地气”的中国首富。

王建林足球亚洲无敌-王建林和足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秉持着军人严于律己的风格,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他本该叱咤商坛,风光无限。

2019年,仅一年的时间,他的资产从1566.3亿元狂跌至883.9亿元,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从第四位,跌至第14位;他就是那个“口出狂言”要我们:“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的王健林。

本期子牙童趣商将锦囊就带大家一起了解霸气侧漏的万达王健林。

1954年10月24日,王健林出生在四川省广元苍溪县元坝镇的一户比较贫穷的家庭中。

他的父亲王义全是一位老红军战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光荣退伍。

(一)小时候

退下来的王义全被安排成了一位林业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他经常和大儿子王健林讲述自己在部队的故事,讲他的经历,这让小小的王健林十分震撼,父亲也成了王健林心中的大英雄。久而久之,王健林打心底里对***崇拜起来。王健林想要成为一名军人,这个思想不可动摇。

穷人家的孩子往往很早懂事,父母去工作后,王健林就是照顾四个弟弟的主力军。1958年,4岁的王建林随父母一起离开了元坝镇,转而到阿坝州金川县生活。

在那里,王健林上了小学和中学。因为他是家中孩子的大哥,父母一直要他给弟弟们树立榜样,王建林也是十分好学,他的成绩一直不错,各方面都不让家人和老师担心。

15岁,中学毕业的王健林进入了当地的营林处当职工。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的王健林,撇不下内心的渴望,工作一段时间后,辞去了工作。

他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过兵的人对部队和国家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王义全也曾为军人,他十分支持孩子参军。

就在王健林即将16的岁这一年,他来到了东北,成为了吉林省军区某驻地的一名军人,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军旅生涯。

(二)军旅生涯

东北的冬天多冷啊,即使王健林打小开始吃苦,也没有想到部队的生活会苦到这种程度。

大雪了封山,战士们却进了山,为了锻炼战士们的体能,也为了让战士们拥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他们要在银装素裹的大山里攀援,在茫茫的雪原上徒步行走。

这对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来说,考验的可不仅仅是体力,还有对意志力的磨炼。

作为军人的儿子,作为红军的后代,王健林怎么会向部队训练低头呢?参军之前,母亲可是跟他说过:“你父亲也是老军人了,你当兵要争取超过你的父亲”的呀。

王健林咬起牙关,积极投身部队生活,第一年,他就当上了“五好战士”。

适应了部队生活的王健林渐渐对别的事 情感 了兴趣,他觉得自己有着大把时光,为什么不去充实自己呢?他思虑再三,最终报了辽宁大学的函授班,成了一名学生。

因为是军人,身份和岗位都有些特殊,王健林和部队其他的战友一样,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课业。

14年,王健林加入了中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

也是这一年,自学3年的王健林在自己20岁的时候,拿到了辽宁大学的毕业证,成为了一名大学生。部队的生活造就了王健林十分自律的性格,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也坚持健身、学习的习惯就源于此。

18年,王健林的部队生涯开启了新的篇章。他在部队晋升的同时,进入了大连陆军学院学习,并于一年后顺利毕业。

毕业后的他留在了大连陆军学院当参谋,在岗位上工作表现不错,后又被调动至宣传处工作。

从没有接触过宣传动员工作的王健林迷茫了一瞬,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既新鲜又十分具有挑战,但晃神之后的王健林十分兴奋,挑战就意味着有了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机会,他拿出刚进部队是的那股子冲劲儿,一头扎进了宣传工作中。

当你犹豫不决时,不如把胆子放大些,跨过去,你就会遇到更好的自己。王健林就是这么做的。

1983年,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的王健林进入了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并于3年后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顺利毕业,这短时间的学习,也为他从商奠定了基础。

(三)毕业

从学校毕业后,王健林回到大连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

王健林回忆自己的部队生涯时曾说过,自己能够坚持下来,靠的不是身体的强健,而是“一直要坚持到底”的信念。人做任何事,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1986年,王健林32岁,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从部队转业了。转业后王健林成为了大连市西岗区人民的办公室主任。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那个时期,中国的“创业大潮”风靡了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下海”经商的人,受到创业大潮的影响,怀着一定可以成功的心, 王建立放弃了现有的美好生活,开始做房地产。那一年是1988年,他34岁。

刚进入房地产行业,王健林帮助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解决了当时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顺势做了公司的总经理。

一年后,适逢中国国企改革,王健林接管公司。那一年他遇到了第一个创业难关——资金不够、没有项目。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王健林跑遍了亲戚朋友的住处,等借到了钱,拿到指标后,又到处找项目。

当时的市领导批给了他北侧的一块地。那块地是好家个国有企业因为改造费用太高,收不回成本而拒绝做的旧城改造项目。

王健林不怕,他投入所有的资金,还欠了钱,孤注一掷地进行了“旧城改造”。

他别出心裁,在处住宅里设计了明厅、独立卫生间,还配备了防盗门、铝合金窗户……即使当时定价比很多地方的房子都贵,但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光了,王健林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千多万元。

1992年,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王健林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他接了个干了一半的工程。

没成想刚和签完约,就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为了2000万的启动资金,王健林做了所有资产抵押,但还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因为项目是从手里转出的,当时也给他的帮助,指定了一家银行给他。

刚觉得瞌睡就有人递枕头的王健林立马出发,去找这家银行行长办手续,但没想到的是,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找不到。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行长却一推再推。他一天天地去,却看不到希望。

没有办法,王健林又去找了另外一家银行,但不管他如何努力,都贷不到钱。在这个一筹莫展之际,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发放债券。一个民营企业发债券,还面向市场保证回报率,这是多么大胆啊。

但没想到,王健林就真的有这个魄力这么做了。债券的发放使万达从悬崖边一步步退入安全线,王健林也从破产的边缘往回走了。

1993年初,解决这个项目的全部后续问题时,王健林的精神开始恍惚,他9天9夜睡不着觉,吃药也毫无用处。直到第10天,王健林一头栽倒在会议中,他才开始接受治疗休息。

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家为拉动内需,取消了分房政策,明令禁止单位集资建房,商品化住宅时代到来了。

王健林从这时候开始意识到,房地产会有大变化,他决定改变公司经营策略,进军商业地产。

2000年,万达为了引进人才,打响品牌,果断参加了千里之外的深圳举办的住交会,他不仅重金赞助,还租下300多平米的展厅,惊讶了举办方,打响了万达名字的同时,王健林亲临现场举办专题招聘会,最终将200位精英人才,纳入麾下,从深圳带回了大连。

千禧年,有了人才、名气和的万达开始了转型之路。

(四)转型

2002年,48岁的王健林提出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在建筑群的基础上,建造以商务办公、餐饮酒店、商业零售、公寓、 于一体的“城中之城”。随后又借沃尔玛等国际企业的助力,开商场,“杀”入 旅游 业,文化创意产业……

2006年,万达集团成立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次年,万达百货正式成立,万达成了中国第一个进入此行业的商业地产公司。

2013年,净资产860亿元的王健林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富,次年,万达上市了,紧接着的几年,王健林又多次问鼎中国首富的宝座。

2017年,在各个方面“大手大脚”的万达负债了。由 于海外投资过多,万达资金链断裂,补不上欠款的王健林开始将手中13个万达城,70多家酒店,37家万达百货,数十家万达广场,长白山度区……公开对外出售。就算这样,财务上的大窟窿也没有填平,到了2018年,万达的债务高达4205亿元,没有办法,王健林继续变卖产业。

2020年,疫情严重,万达**城关闭数月,外界几度传闻万达即将破产。这一年,王健林暴瘦不止,仿佛一夜间变老了不少。

2020年中后期以及2021年初期,经济复苏,万达重获新生,**院更是获利颇丰,加上之前的产业变卖,王健林终于将负债减少到了2000亿以里。

多年蝉联中国首富,登过顶,跌过跤,王健林始终不向命运低头,总有那么一些人,能从底层走向辉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既能白手起家,相信王健林亦能在晚年力挽狂澜,解救万达。

—END—

金闪闪

万达老总(商业帝国的缔造者)

万达重返足球圈的原因是什么?今日出席大连青少年足球青训基地奠基仪式时,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宣布,大连万达时隔20年重返中国足球,希望大力振兴大连足球和中国足球.

王健林在奠基仪式上透露,万达集团即将与大连市签约,支持10所小学校园足球建设,时隔20年,万达集团重返中国足球,重点立足青训.他同时表示,大连足球队用中性名称征服超市,不再用企业名称.

大连万达,曾经是中国球迷最熟悉的名字.1994年,万达集团与大连市体委共同成立大连万达队,征服首届甲联赛获胜.此后,大连万达曾经是中国足坛的霸主,在1995年8月13日客场不敌上海队后,大连万达队开始书写,完成了跨越3个赛季的55场联赛不败纪录.直到19年12月21日,观众席的2比4不及上海队.从1996年到1998年,大连万达连续3年获得甲a冠军,19年出征亚洲竞技场的大连万达队获得亚洲杯(亚洲冠军前身)亚洲冠军.

1998年9月27日举行的足球杯半决赛第二回合,大连队与辽宁队的第一回合成为1比1,在第二回合比赛中,大连万达在120分钟内与辽宁队1比1战平,在点战中6比7不敌对方,被淘汰.这场比赛多次受到争议的惩罚,引起了大连队将军的极大不满,王健林也在比赛后突然出现在新闻发布厅,说:球场上的黑暗太多,现在的联赛状况,想搞好足球是不行的.今年联赛结束后,万达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一天后,万达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了98足球界的黑哨疯狂对中国足球失去信心的万达集团希望退出中国足球界的***和全国粉丝注意的万达俱乐部在联赛结束后,向全国转让万达俱乐部的股票万达集团像往常一样热心公益事业.

中国协会之后发表了《大连足球协会和大连万达俱乐部的***》,承认比赛有错误的判决,审判委员会按规定严厉处罚了执法比赛的主审判(停止了一年的联赛执法资格),但万达决定了.1999年,万达集团向大连实德集团转让俱乐部30%的股份,2000年1月初,实德集团购买俱乐部的所有股份,俱乐部和团队就此更名为大连实德.

万达重返足球圈的原因是什么?目标是振兴大连足球.

退出中国足坛多年后,大连万达在2018年再次在中国职业联赛登场——去年年初大连万达接管大连方面的消息.球队和俱乐部在2019年由万达投资管理,但球队没有改名.这是因为中国协会在2020年规定了中性名称,实际上万达已经走向前台.

王健林都忍不住吐槽,投资海外足球到底有多烧钱

在中国商界,有一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万达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健林。作为中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王健林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将万达打造成了一个商业帝国。

一、起步艰难

万达集团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顺利。19年,王健林从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大连创业。当时的大连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王健林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选择了勇往直前。

他先后经营过房地产、酒店、百货商店等行业,但都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然而,王健林并没有放弃,他始终坚信只要找准市场需求,就一定能够成功。

二、找准市场需求

在经过多次失败后,王健林看准了一个市场需求,那就是中国人民对和休闲的追求。他意识到,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于和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于是,王健林开始着手打造万达广场,这是一个集购物、、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他相信,只有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快速扩张

万达广场的成功让王健林看到了商业的巨大潜力,他决定加快扩张的步伐。他开始收购其他商业地产,进军**产业,甚至还进军了足球领域

王健林的快速扩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质疑。有人认为他过于冒进,有人认为他的商业帝国会崩塌。然而,王健林并没有被这些质疑打倒,他坚信只要找准市场需求,就一定能够成功。

四、商业帝国的缔造者

如今,万达集团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拥有着众多的万达广场、万达酒店、万达**院等项目。王健林的商业帝国正在不断壮大。

王健林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智慧和勇气。他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和目标。他相信只要找准市场需求,就一定能够成功。

结尾

万达老总王健林是一个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智慧和勇气。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找准市场需求,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功。

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俱乐部本身的财务危机、中国投资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需引起关注。

“扫货”海外足坛

国内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不景气、普遍经营状况不佳,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以上。

2016年,海外收购俱乐部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仅2016年8月,就有三单海外收购俱乐部的案例。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宣布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完成签约,斥资7.4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红黑军团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同一天,云毅国际(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控股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则宣布以7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就在不久前,苏宁集团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将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购买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权,这是我国民企海外收购的首家G14足球俱乐部。

巨头纷纷出海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与国内政策风向密切相关。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随后《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在此背景下,海外俱乐部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起并购发现,中资在海外的“疯狂扫货”已经涉足英超、西甲、法甲和意甲等世界顶级联赛,其中既有蒋立章这样的个人出资,也有苏宁等大型企业,还有众筹模式财团,其中少部分企业在并购前便已经在体育产业布局。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集团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同时,也是苏宁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将积极利用国际米兰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帮助苏宁拓展海外市场。

自2013年始,苏宁战略投资PPTV,其麾下PPTV体育是国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同年11月,苏宁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进军体育产业;2016年5月,苏宁入股体育数据运营平台创冰科技;6月,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

烧钱容易赚钱难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投资足球能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你都得烧钱,这是肯定的。这的确会引人瞩目,但是很难赚钱。”

在海外足球产业投入巨资,其背后无疑对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份额小,借助海外并购之路实现“弯道超车”确实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富国富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渝说,比如收购国米潜在的机会价值很大。一是每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至少有27万至30万,将会为国米比赛带来大量的门票收入;二是国米品牌的相关衍生品如鞋服、生活用品等,会带来广告收入,与中国市场对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继续扩大。同时,苏宁也将借助国际米兰力争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包括三种:比赛日收入(球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赛事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其他商业行为)。

德勤数据显示,2014至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足球俱乐部只有比赛排名上升,潜在价值才会被释放,后期仍需不断投资签约球员和教练,加强运营管理,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一方面,财务危机或成企业包袱。中国资本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苏宁收购国米,苏宁即要承担4亿欧元的巨额债务;中国财团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也包含2.2亿欧元的俱乐部债务。

王云帆说,海外俱乐部多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以并购契机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俱乐部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对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考验收购者应对能力。王世渝表示,一个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往往和地方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反弹,甚至抹黑中国形象,影响其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

此前合力万盛收购海牙俱乐部后,由于账款未及时到期,引发负面舆论。随后有外媒对这一进行报道,认为合力万盛只当老板,没有履行义务出资帮助海牙实现崛起,引起海牙当地球迷的排斥和不满。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卢荣毅表示,中方入主“米兰双雄”后,首先要学会和当地打交道。两家俱乐部共用一个属于市的球场。这个球场共有5000多名员工,每月工资开销便有200多万欧元,多数都要两家俱乐部承担。他们必须要像尤文图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球场,摆脱市通过球场摊派给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经验存在不足。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当前我国海外并购俱乐部多属于跨行业并购,对于俱乐部管理并无经验,相较于实体资产,俱乐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聘请球探、教练和高管,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普遍持一种观点,即只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要做就做大股东,这也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俱乐部的老板基本上属于一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主要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并不相符。因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中国市场待激发

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在一次足球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中国大量资金都流向了国外足球,能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把资金引向中国足球的底层?

在国内,体育正成为中国健康消费的最大产业之一。而世界第一大体育项目足球,和未来世界巨大的足球市场——中国结合,则是全球足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另一方面,资本纷纷出海进军成熟的国际体育产业,既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也反衬出中国足球的羸弱,吸纳资本能力不足。而在关键的草根阶层,更是资金匮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多需要立足本土,激发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而收购海外俱乐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行为,其能否真正促进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仍待观察。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最直观的方式无外乎帮助中国球员打通赴海外训练的机会以及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记者梳理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几乎每一笔投资都包括要“反哺”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除了在国内建设训练基地,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体系,一些俱乐部还承诺要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

张近东在收购国米后表示,通过与国际米兰的交流融合,未来将能够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国际米兰先进的足球管理理念,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青训梯队,都能够帮助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铂涛集团董事长、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股份,这支球队在过去三个赛季进步神速,拥有多名有潜力的球星,且尼斯一线队22岁以下球员多达8人。

在进行投资谈判时,郑南雁和他的团队便深入了解了尼斯的青训体系,“尼斯是法国乃至欧洲足球青训体系最著名的俱乐部之一,球队18至19岁年龄段的队员都出自青训体系,青训完整而详细,在选拔球员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无疑对中国足球未来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球员意义深远”。

事实上,在此前,欧洲一些俱乐部非常希望能够与中国球员签约,这无疑是其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中国足坛仍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郑南雁就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业内人士分析,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走向良性运营之路

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走向国际不单单是“大笔一挥”、交钱了事,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加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王世渝说,足球产业是经济观赏性体育赛事,优质赛事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起到巨大作用。当前不少民企加速海外俱乐部的收购,说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在完善推广足球产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整个体育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作、媒体传播和国际品牌提升。”他说。

欧迅体育首席执行官朱晓东说,欧洲足球俱乐部有经验丰富的球探体系和青训体系,具备参加欧洲顶级联赛的资格。他建议,可打通海外与国内俱乐部,在对球员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选拔国内优秀的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参加青训,给予国内球员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也可以“租借”的形式将海外俱乐部的球员聘请到国内,活跃中国联赛。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找好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比如国际米兰、AC米兰在欧洲拥有雄厚的影响力,而中国股东的融入必然带来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投资方需着重研究,如何使欧洲市场认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强迫式”植入,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

此外,还需引导企业加强对俱乐部管理的研究。王世渝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开”,一方面维持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保证海外俱乐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谨防意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加强与国际对接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横店集团欧洲首席执行官阿伊拉多·皮瓦建议,收购俱乐部后可提早建立具有可靠团队的办事处,启用一批熟悉当地法规的雇员,而非临时寻找当地的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