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后悔得不得了那种。选专业真的跟高考本身一样重要(我个人觉得)。
本人某985工科大三,经历了最近一个月的各种迷茫和挣扎之后,我真的有很多感触,于是想找个地方记录之,顺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既然你现在是高三,那我要给你一个建议,这是我从这几年来浑浑噩噩的经历中得出来的一个教训——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
何谓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你喜欢的而且你也比较擅长的专业。(当然,如果你适应能力超强且学习能力超强,选任何专业都能很快上手的话,当我没说)本人就是选了不适合的专业,把好牌打烂的代表。以下是我的血泪史,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本人是学理科的,其实以前一直对历史啊地理啊这些文科科目感兴趣且有天赋,英语也比较强,就是因为背政治太烦而选的理科(很不幸,我活了20年,在最近才终于意识到了我的本质就是一个文科生,只是理科水平还足以应付中学的知识,不偏科那种)。不过我的理科成绩一直也还不错(我就是被此现象蒙蔽,以为自己有能力学大学物理和化学),在理科重点班也能排在前十,就是高考差了点,靠着英语的分数还不错,加上此985高校深圳校区在广东分数线比较低,以7000名的排名水了进去(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理综应该是当年被录取的学生里最低分的吧,也就210分,竟然还敢选择这个所谓的全国top2的工科大学,真是心大……)
当时为什么会选这个学校呢?我就是当时太年轻,考完高考以后根本没对自己的人生有过规划(除了想改造一下我们这个珠三角内毫无存在感的小县城以外没啥特别理想,而且自己想想好像也不太实际,约等于没理想),以为进了好大学还愁什么工作啊,于是听信了“本科看学校”的鬼话进了这个以我当时的分数来看性价比的大学,结果第一志愿电子信息没录取到被调剂去了材料(对的,就是所谓的天坑)……(不过老实说,当年就算被电子信息录取了,我肯定也是学得很辛苦,毕竟都是工科,我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尤其是当我前段时间发现我的分数在当年可以去重庆大学城乡规划系的时候,曾经考虑过跨考城乡规划研究生的我疯狂吐血……
我当时以为自己毕竟也是个理科生,应该还足以应付大学的学习吧?结果进了大学我就爆炸了,第一学期我就感觉高数很难,比我以前做的圆锥曲线还难……然后第一次期中考就不及格了,幸亏期末考最后几分钟靠着灵光一闪解出了一道五分的题目让我的分数勉强来到61分,不然我第一学期就遭遇挂科了。这才仅仅是个开始……第二学期的物理期中考我不出意外地再次不及格,然后期末考正好提到60分飘过……对着那些什么机械制图啊线性代数啊理论力学啊之类的书,我是完全没有翻开它的动力,不过毕竟还是在高中过来的人,学习还是要学的,大一的时候我还是按部就班地听课做作业,只是我好像怎么都学不会……后来我发现我考试前去图书馆泡几天可以刚好让我的分数达到六七十分的水平,于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彻底地放弃了,开始当咸鱼,上课就好像在认真听,但实际上啥都没听到,然后就开始玩手机,上课完全听不进去,书也完全没有翻的动力,一个字都看不进去,闲的时候也完全不想学习,就在电脑前做一名足球教练指点江山(足球经理201戏我开了十来个档,最远那个玩到了2045年……)或者出门游山玩水(因为对地理感兴趣,我喜欢出去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和我附近的几座漂亮的大都市……),所有科目都是靠考试前突击个一两天水个六七十分。
而且我发现自己对于科研完全没有兴趣,我也去过实验室,但是感觉自己对于那些仪器完全没有兴趣去了解操作它们;我们的院长也曾邀请过我加入其课题组,研究超声波使盐水里面的盐聚集到某一特定位置的原理,然而我对着一杯盐水,除了想把它喝进肚子里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想法……我此前关注了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系的微信公众号,看着他们的本科生做的研究课题,真的很想哭,这些才是我想干的啊。(且不管我能不能干好,但起码我有想干这个的强烈愿望,而不是对着一杯盐水一脸懵逼……)于是我就这样看着宿舍里的其他几位天天往实验室里跑,而我自己就像个异类一样往学校外面跑,把深圳香港的每条地铁线路(除了马鞍山线和南港岛线)以及学校附近公交站的大部分公交线路都坐了一个遍……所以我就这样咸鱼到了大三上学期结束,平均学分绩73,全年级65个人位居50左右的样子,啥技能都没有,即将面临毕业即失业。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并不是学工科的料,但是由于咸鱼了太久,甚至也没想过毕业之后的去向,只是一直在逃避,然后用毕业后读研来麻痹自己继续咸鱼下去……
直到最近寒宅在家,我才终于因为闲得无聊开始考虑自己的去向。我研究了一下考研。考本校本专业显然是最简单的选择,我也确实把辅导书都买回来了开始复习了,但是我先是发现我高数已经看不懂了,然后又想,自己根本就不是在材料领域做科研的料,我也很排斥做这些实验,考个材料研究生对我来说除了逃避就业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再看看跨考,我就想考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选择城乡规划,但是要考快题,我还要自学画画之后去跟专业的人争那不太多的名额……感觉太不现实了。遂找一个门槛低一点的,然后在知乎以及跟其他学长的对话中翻箱倒柜,足足权衡并失眠了一个多月,(中间还纠结过要不要出国读城乡规划,但因为GPA实在不怎么样很难去top50加上没有作品集而作罢)才终于找到了现在在复习的这个……纯文科专业。
然后最近终于摆脱了咸鱼生活。我咸鱼得太久了,以致我甚至以为我本性就是一条甘于失败的咸鱼,已经失去了学习能力,但原来其实并不是。这几天投入到了那个纯文科专业中后,我反而找回了以前中学时期学习时的感觉,浑身充满动力,甚至到了我妈叫我出来休息一下做个饭我都不想停下来的程度,这段时间真的是我大学以来学习热情最高的时候。我这才意识到,我并不是甘于做咸鱼,我之前这么咸,纯粹就是两个原因,一是我自身的缺点,适应能力不强,我在遇到我不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没有选择强行令自己去适应它,而是选择了逃避。我也承认我通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想要克服它的人,而是通常选择避开它。二是我选择了一个对我来说完全不适合的专业,导致我完全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也是最近才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材料那些物理化学的东西我实在提不起兴趣,即使我校的各位名师站在我面前的讲台上,我也只想溜号。而我现在在家里只是对着那个文科专业的书籍,都能钻研得废寝忘食。如果我一开始学习的就是我喜欢的感兴趣的也擅长的专业,那我这几年会不会一直都有学习的动力呢?我觉得是肯定的,从这几天的表现我看得出来,我现在正在学的这个文科专业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但是我依然能很快对其产生兴趣并充满斗志地投身其中。
真的,除非你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挺强(就是面对你很不喜欢学的东西都能把它学好),不然还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吧,不要像我这样,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明明是个文科生还要来读天坑工科。我真的想穿越回到两年半以前,地扇当时那个幼稚的自己一巴掌,你这210分的理综,读你尼马工科呢?!读个翻译它不香吗?害得两年半之后的我在这里头痛这么久,真想把当年的自己掐死。
罢了,就当是为自己的年轻交学费了,年轻的时候吃点这么大的苦头也好,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嘛。希望我能成功上岸,早日脱离这条一开始就走错的道路吧。
小明周末两天一直在研究思维导图,并尝试着用思维导图来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经过反复思考,小明把目标部分为三个方向,工作,生活和学习。并争对三个方向写下了自己的目标。?
写完自己的人生目标思维导图之后,小明开始迷茫了。目标是写完了,可是该怎么做呢,想来想去,还是没有方向,最后决定明天再去请教下师傅们!?到了周一,一大早给小米师傅打电话。?小明:"喂,师傅,您好,早安,我是小明,我想用您教我的思维导图来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画完之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你可以帮我分析一下吗?"?小米:"小明啊,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开始活学活用了,不过思维导图毕竟只是个工具,想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没那么容易呢。"?
小明:"是啊 师傅,我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分为三个方向,工作,生活,和学习。从这三个方向出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小米:"你的方向没有问题,可是目标是目标,方向是方向,你还是得想清楚具体的目标才行。这样吧,我跟和平老师在一起,你中午吃饭的时候跟我们一起来,我们来聊聊人生目标找个话题。"?小明:"谢谢老师,中午在哪吃饭呢?"?小米"公司对面的魏品会吧,11点,门口见。"?小明:"好的,谢谢老师,中午见。"?
周一的早上,工作异常繁忙,上周五下班前明明最后工作都做完了,为什么一到周一还有那么多事。小明对此也是很困惑。?为了中午能去见老师,小明今天可谓是打满了鸡血,一上午效率超高,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才10:30,还剩半个小时,准备开始往魏品会走。跟老师约的时间,可不能迟到。?小明走到魏品会才10:40,跟老师预约的时间还有20分钟,小明定好位置发给老师后就开始等。等的过程中也开始思考,目标该怎么订,也百度了下。?10:55的时候,小明看到和平老师跟小米老师一起走进来,小明招呼老师坐下。?和平:"小明,小米跟我说你用思维导图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给我看看吗?"?
小明:"当然可以,请看"?
工作:升值加薪,提高职场竞争力?
生活:结婚生子?
学习:好好学习?
和平老师看了有点皱眉:小明,你能开始思考自己的目标这点很好,人生目标会随着个人的经历而改变,你这个写的算不上是人生目标,充其量只是短期目标。?在短期目标来看,想法虽然好,但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目标需符合SMART原则,才好实现。?
备注:(SMART为五个单词缩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 bounding?规定时间达成)?
小明:谢谢老师,我根据SMART原则修改修改看。?和平:小明,刚好今天也要教你一个新技能,也许对你制定目标会有帮助。?
小明:老师,是什么技能啊??
小米:小明,还是等先吃完饭再考试吧。?小明:不好意思啊,小米老师 ,是我的错,大家先吃饭吧,吃完说。?吃完午饭已经12点,小米电话响了,有点急事就告辞了。?和平提议跟小明到旁边的咖啡馆去传授小明新技能。?小明和平各自点了一杯咖啡,便开始了新的对话。?
"小明,我们藏经阁中有一本经典秘籍,你上次去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看到,今天要教你的就是这本秘籍-以终为始。"?
"老师,什么是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过程之后再开始行动。"?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
"你有没有进行重要演讲的时候,比如年终考核或者相亲的时候?或者合作伙伴的商务洽谈,一场比赛?在进行这些活动前,准备过程中你有没有提前在内心中描绘这样一幅现场的画面? "?
"如果有的话,你肯定是做了充分准备,因为你遵循了以终为始的原则。如果没有的话,只能说明你不重视,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最重要的时刻,不知所措,错误百出,或者总有意料之外你的事情打断你的节奏。这就是没有提起想清楚,目标和过程导致的恶果。"?
"往大了说,人的一生最悲哀的莫过于走到人生的终点,才发现这一生追逐的都不是自己想要飞东西。没有预先看见目标就上路,永远都不知道该往哪走才是对的。随波逐流,虚度一生。到临死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一生简直白活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现在I头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以终为始,是在大脑中完成第一次创造,这个创造除了帮我们理清目标外,还有另外两个作用"?
"第一个,是吸引力法则。人的注意力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以终为始就是集中你的注意力开始对你创造出来的目标进行搜索。而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好像也变多了。"?
"老师,第二个呢"?
"第二个就是排除干扰,这世界上诱惑太多,如果没有想清楚终点在哪里,心中就没有一个坚定的方向,别人说让你往左,左边有美酒,或者看到右边有个美女,就开始转向。你会始终记得,你要往哪去。"?
"老师,这下我明白了,以终为始太重要了。我以后做什么事都用以终为始的技能来做"?
"小明,你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想你可以用今天学的以终为始来试试,把生命拉长到人生的终点,你想象一下,如果明天就是你的葬礼,你希望在葬礼上你的朋友,家人对你说些什么?怎么样评价你呢?希望他们回忆你的哪些成就和对世人的贡献呢? 你可以安静的想一想,然后花5分钟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这里面肯定就是有你的人生目标"
"对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偶像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他激励我们,影响我们,改变我们,他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在制定人生目标这件事上,同样有效,你可以想想你的偶像是谁?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想清楚之后,找到他的头像把它打印出来,贴在你们天都看到的地方,让他的目光激励你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你还没有偶像,就根据你思考的结果来选取一位杰出成就的人,作为你的偶像吧,每一天都向他看齐"
"嗯,谢谢老师,我马上就按您说的做!"?
"小明,加油,"?
"嗯,谢谢和平老师,那我这就回去写我的人生目标了。再见"?小明买完单就直接回去开始思考人生目标了。
那是某天的早高峰,车辙君在拥堵的路上缓行着,听到电台里的新闻资讯类节目说道:“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在这一轮的复工复产之后,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勇夺’全国第一……”这一则资讯让在车流中茫然的我突然意识清醒:深圳竟然变成“首堵”了?
虽然深知,这一轮复工复产之后,是由于疫情管控的需要,深圳交警实施了一些特殊举措,例如暂时取消限外令、允许部分非繁忙道路的路边停车,再加上疫情期间,有条件的市民都会选择自驾通勤,导致道路上的车辆比正常情况要多一些。
然而以车辙君的观察来看,造成道路拥堵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车多,而是道路参与者的很多不良习惯和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车多只是将这些不文明、不规范带来的后果放大了而已。
由于深圳是个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在过年期间很多人都离开了深圳,再叠加疫情管控的因素,深圳的道路上呈现的是一副“空城”的状态。
那段时间里,车辙君唯一能找到的消遣方式就是自己开着车去压压马路——当然是不会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添乱,也不聚众,甚至从出门到回家都没有下过车。
然而即便是在道路上车辆如此稀少的情况下,依然看到了很多迷惑的驾驶行为。
例如在两条甚至三条车道上来回“画龙”的,在主干道的路中间莫名停车的,甚至还有错过岔路口公然倒车的。只是因为那时候路上车少,这些迷惑驾驶行为并没有引发拥堵或者事故罢了。
如今终于迎来了复工复产,道路变得繁忙,一些驾驶员或是其他的道路参与者的不良行为,很容易就会让通行效率变得低下。
只是道路交通这个问题太大太广,每天开车上路都能遇到很多问题与迷惑,这时候想要系统化地梳理梳理确实有难度,今天就来浅谈一番。
大家也可以边看边回想自己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甚至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
临时停车还是临时堵路?
同样是因为疫情管控需要,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都对住宅区等片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大部分片区都只保留少数的出入口。而这段时间选择公交、地铁出行的人数也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自驾或出租车。
因此在各个片区为数不多的出入口外,就会有大批的出租车或是其他接送车辆临停等待。车辙君每天出入小区都有很大的概率遇到被临停车辆阻滞的情况。
针对临时停车,深圳交警早前就出台了相关宽容措施,在不繁忙的道路允许临时停车,而在疫情期间,更是对这类临停行为表示了更高程度的宽容。在合理的范围内,这种人性化的措施的确会让特殊时期的出行方便不少。
但临停也该有临停的规矩,就有人直接把车扔在路边停一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看见他在那里,中午还在,傍晚依然在。虽然是在不算繁忙的路段,不影响通行也无伤大雅,但无疑是浪费了公共。
有人不知道是因为驾驶技术不好还是完全没有意识,临停时车辆距离路边足足有一米的距离,考虑到有不少出租车就是这样等客的,不相信出租车司机的技术不足以把车停得更靠边一些。
还有车临停的姿势是斜着停的,车身方向与道路呈45度角。或许有司机会美其名曰这样更方便乘客上下车,但你等乘客来了,再微调位置让乘客上车不就好了吗?以上这两种迷惑的姿势都使得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窄,所有车辆通过的时候都要减速扭一扭方向。遇到双向来车会车,多数都会引起短时间的拥堵。
更有甚者,在最外侧车道画了一长条黄方格的道路上,为了避免在黄方格区域内停车产生违法,不少出租车选择在右起第二条没有画黄方格的车道上临停等客。
交管部门这样画黄方格自然有他们的数据支撑,说明该路段严禁临停,出租车应该在周边道路待客,这下可好,路边不能临停,那就到路中间临停。好强的逻辑闭环,在下不得不服。
既然在路中间临停都不稀罕了,那么出租车在上落客的过程中丝毫没有靠边迹象,也就不出奇了。
开车不是踢足球
说到踢足球,想到我们的国足,大家也许会不约而同地气不打一处来。而开车在路上,你又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一些驾驶员把踢球的动作精髓掌握得那叫一个精致。
比如说,“动作”。这是足球场上常见的带球过人技巧,转化到驾驶汽车上,他们打着左转向灯,车却在向右边的车道飘。
这都不算过分的,有时候他们明明打了左灯,车也向左去了,这时候前方空旷,你想着你可以提点速了,不料他们突然给你杀个回马枪,一瞬间就回到了你正前方,刚给的油,又要变为热量散失在空气中了。
还有压着两条车道开的,你都不知道TA到底要往哪走。你说这些动作迷惑不迷惑?
除了“动作”,他们还会“回旋踢”。眼看着右转岔路口马上就要错过了,有人依然要华丽丽的从左侧超过一辆直行车,然后迅速地向右连续并线,杀入岔路口,扬长而去。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汽车厂商在拍广告时为了突出动感效果都会用到类似的动作,导致对一般驾驶员造成了误导。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高速公路的出口,那是相当的恐怖,新闻里已经有够多的血与泪的教训了,然而还是有人这么开车。
还有那些不礼让直行车的转向、掉头车,眼看着对面直行车开过来,非要抢在人家前面转过去,就不怕来了个真实的侧面碰撞测试?你确定你的车有侧气囊和侧气帘吗?
以上这些都是并线、转向的错误操作,不可否认,开车在路上,并线是一个常规操作,它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上路,那一定不能避免并线。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减少并线,减少风险。像刚才说到的那种动作、回旋踢,其实都产生了不必要的并线。
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并线?
首先要对将要行驶的道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规划,切勿走到路口才猛然想起:“哦!该右转了。”有了清晰的认识与路线规划之后,要做的就是提前选道。
比如在下一个路口需要右转,那么在没有特殊情况的环境下,在上一个路口就应该提前选择偏右侧的车道行驶。这样就不至于在过了上一个路口之后就手忙脚乱地向右侧连续变道,造成有意或无意的加塞插队。
加塞是最讨人厌的驾驶行为了,如果学会或懂得提前变道,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类问题,无论从安全性还是通行效率的角度看都是更好的。
关于并线,车辙君还想多说几句,毕竟提前并线只是并线动作的贯彻策略,而并且的动作要领,也非常重要。很多人认为打了转向灯,在你侧后方的车就应该乖乖地让你并过去,认为即便撞上也是后方全责,所以他们会把转向灯当作“免死金牌”来用,这也是许多道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并不透彻。
实际上根据路权法则,打灯只是起示意作用,之所以说并线动作有一定的风险,是因为直行车、维持车道不变的车,有着最优先的路权,所以打了灯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立马并线。
所以打灯准备并线时候还需观察后车动向。如果打灯后,发现后方车辆有意识地正在控制与你的距离,那就代表TA同意你并线,但如果距离依然很近,甚至距离有缩短的迹象,那你就得等TA过去,再并线。
往往在这种“博弈”的过程中,车辆已经行驶了一定的距离,会耽误你进入目标车道,所以我们更要提倡提前选道并线这个行车策略。
而关于转向和掉头,无条件让对向直行车先行是必须的,但在这过程中,有些人也会选择一边等待,一边慢慢地往前挪,慢慢地侵入对向车道,大概是心想着会有哪个好心人停下来让你先走。
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你侵占了对向的车道,也就影响了对向道路的通行效率,如果这一批车都没有人愿意停下来让你先走,反而会增加你自己的等待时间,毕竟,让你是情,不让你是理。你应该做的是好好地呆在自己的车道上,等对向车流通过了,你再走。
不是所有时候都适合“慢点开”
很多人出门的时候,家人朋友都会暖心地递上一句:“慢点开。”然而,真的不是所有时候,都适合“慢点开”。就像飞机在起降的过程中,最不希望听到的是有人说:“一路顺风!”——因为飞机在起降的过程中都需要有比较多的升力,而飞机的升力是由风带来的,升力与飞机的相对风速高度相关。如果是顺风,飞机反而需要更高的地速才能获取足够的升力,而逆风则反之(当然了,把“一路顺风”当成一种习惯的祝福语来说也无可厚非)。
同样的道理在最高规格的赛车运动——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赛车上也适用。
F1赛车在直道行驶时,自然是顺风更爽,尾速更高,但在高速弯的时候,赛车需要更多的下压力,F1赛车的下压力也是风造就的,所以逆风的时候,赛车在高速弯里会更稳定。
所以说,顺风和逆风,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是不同的,同理,公共道路上行驶的快和慢,也适用于在不同的情况。
比如说80kph的速度,是很多城市快速干道的最高限速值,但如果你开上一条铺设条件比较好的高速公路上,在超车道上,最高限速值是120kph,最低限速值可能是100kph或110kph,这时候如果你在超车道上开着80kph,首先是不安全,其次是违法了,并且这也是极其不道德的。相信很多人也都很讨厌龟速车。
其实龟速车不仅仅在高速公路上出现,城市道路更常见。正常行驶的你发现前方有一大坨车辆正在慢速行驶,你以为是发生事故了?其实不是,当你好不容易穿出车流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坨车都是被那么一两辆慢车所阻滞的。
为了超越慢车,与慢车行驶在同一条车道上的车就得并线,并线就存在风险,同时又会降低速度和效率。更气人的是,慢车常常就出现在快速干道的快车道上,他们可能认为快车道不会有突然从路口窜出的车辆或非机动车,更安全,实际上他们这种行为更容易引发事故,有时候是慢车被快车撞上,有时候是快车为了躲避慢车,与更无辜的车发生事故,那可真是冤无头债无主了。
即便这辆慢车在下一个路口离开了这条快速干道或高速路,TA对车流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道路中可能会长时间地存在这么一个慢速车流,这大概也是一种蝴蝶效应。
我们提倡的是在什么样的路就以什么样的速度开,主要根据道路提示的限速。而大家往往只看到红圈白底的最高限速,忽略了蓝底白字的最低限速,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更要注意。
关于龟速的另一个槽点,在于起步阶段。中国消费者很奇怪,买车的时候往往都要对比竞品之间谁的马力更大,谁加速更快,然而买到手之后,每个红绿灯起步的时候都在爬行。在观察了四周环境,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你应该尽快地起步,对绝大多数家用车来说,前两个挡位拉到3000转换挡一点都不过分的,不会多烧你多少油。这么做反而能够提升通行效率,可以让全社会道路的燃油效率也一起提升,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还有那些绿灯都已经出现好几秒,却依然不为所动的人们,你们在等红灯的时候到底在干什么?
非机动车、行人也要凑个热闹
作为道路交通的参与者,非机动车和行人也常常扮演关键角色,他们有一个统称:弱势群体。首先车辙君想请大家欣赏一下这位弱势群体中的一员的表演。
行车方向的信号灯变绿了,此时他一个箭步窜出来,想必人行道的信号灯应该不会是绿灯吧。如果你自己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指望别人多长个眼多留个神,那你还真的是很弱势很弱势的说。
还有那些活跃在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今时今日主要是指送快递或送外卖的电动两轮车,车辙君了解他们接单的压力繁重,但安全真的不是开玩笑的,穿街走巷也就算了,主干道和高架上都能大摇大摆地骑,你好心轻轻地响一下喇叭让他稍加注意,他似乎能够立马接收到莫名其妙的敌意,好像打开了藏在心里的“运动模式”想要跟你一决高下,真是好有侠客风范。
最重要的还是意识
其实交通的问题,说到底,并不是驾驶技术的问题,大多数人一致认为我国的驾考制度仅仅是为了让你获得一个黑本本,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车辙君必须承认,驾考中有些科目它的确设置得不科学,驾校教练教学的方法更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但其实从科目一到科目四,考到的大多数“考点”也的确是必备技能,只是深度不足,没有从交通的原理、汽车工作的原理去出题。这是导致很多驾驶员交通意识不足的原因之一。
只是说到意识,这又不仅仅是驾驶人这个群体的问题,是全社会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路边临时停车的时候不考虑考虑是否有对其他车辆的通行造成影响,就像乘坐地铁时抱着中间的立柱,导致其他没有座位的乘客没有柱子可扶;在路上龟速行驶,就像去银行明明可以用自助终端办的业务偏要在柜台解决。其实,这些在生活中不同的领域影响着社会效率的人,很可能是同一批人。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其他人乃至社会的秩序造成了影响,又或者,意识到了,但他们认为是OK的。所以,开车的时候,随意并线,压线行驶,想停就停,停哪看心情;一手握方向盘,一手举着手机,只可惜人类生理结构不允许,否则他们估计要分一只眼睛出来看手机,这样视线就不用来回地挪移了。
拜托,虽然车、手机、生命都是你自己的,但道路是大家的,说句不好听的,你不要命,我们要。
写在最后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百感交集的,我们每天开车在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迷惑行为,有时候真的很来气,路怒症就是这么来的。很多时候大家都说,不要路怒,不要开斗气车,但是反过来想,谁会想路怒,谁又想开斗气车呢?
车辙君自然是一个很喜欢汽车,很喜欢开车在路上的人,但每当遇到那些不守秩序,不守规则的人,只能说是无能为力——你又不能上去揍他一顿。所以,作为一个新媒体和它倡导的汽车文化,车辙君只好在这写下这超过5000字的吐槽。
目的只有一个:请你好好开车!
-----------------------------------------------------------
已经有数十万爱车的伙伴集聚在此想懂车就加入我们吧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车辙(直接输入车辙或长按***微信号cartracks)等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是盖得排行的产品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这5点:产品功能、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功能分析和运营分析。
01 产品概况 1.1 产品介绍
盖得排行是一款通过简单直白的PGC榜单形式,为消费升级时代的中等收入人群提供有价值的消费参考意见的APP。
团队会搜集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和机构的测评报告,然后结合专家访谈,通过多个维度总结出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商品品牌排行。用户在购物前,可以在盖得排行搜索某类商品的排名,为消费决策提供参考。
1.2 产品功能框架图
1.3 典型使用路径
1.3.1 寻找/购买商品
1.3.2 查看测评
1.3.3 寻找优质餐厅
02 市场分析 2.1 市场定位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消费者需要导购的服务来实现更有效率的消费。小红书、什么值得买、大众点评等诸多平台还有很多公众号、时尚博主、网红主播都在提供这样的服务,承担消费决策的作用。
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问题,首先,行业内普遍信息客观性、公信力不足,消费者购物时不放心;其次,UGC内容混杂,PGC内容生产方式随意。这些问题带来的结果是,用户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使用的导购平台,却花了更多的时间在鉴别和筛选信息上。
在电商领域,依靠销量和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商品的品质优劣,撇开刷单、恶意评价等现象不谈,每个商品评价都基于购买用户本人的标准,但每个用户的标准可能千差万别,所以普通用户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测评平台来指导消费。
在另一些领域,如教育、医疗,普通用户通过百度、知乎搜不到确切全面的信息,也无法触达专业的垂直论坛。
盖得排行帮用户解决了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够精准全面的问题,为用户的消费决策提供了参考。
2.2 市场空间
盖得排行面向的商品是全品类的,目前包含958个商品排行榜,6242个全球顶级品牌,覆盖了几乎所有领域。
2019年全网的综合电商的移动购物领域用户总数预计达到7.13亿,其中手机淘宝在电商领域显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用户数约6.2亿,其中,中高消费者比例约为34%。
盖得排行的用户中大部分是网购群体中的中高消费者,如果以淘宝的用户情况来推测电商领域的用户情况,盖得排行的市场天花板即7.13*34%,约为2.42亿。
2.3 总结
盖得排行的市场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电商导购,一方面是城市服务。
在电商导购领域,盖得排行的市场是广阔的,现阶段导购类内容电商市场竞争格局尚未成形,头部优势并不明显,导购市场中有一定优势的都是在某些垂直领域,例如化妆品和汽车,在全品类商品导购市场中,盖得排行基本没有竞争对手。
在城市服务领域,大众点评以UGC+推广的模式,在市场深耕多年,已经培养出了大量商户和用户使用习惯,加上微信二级入口的流量加持,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大众点评中的内容是足够丰富的,丰富的内容带来的问题就是用户的筛选成本过高,而盖得排行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省时省力的榜单。同时又更客观、更有质量,可以为那些不愿意在大量评价中筛选比对,又想享受高质量服务体验的用户提供简单可靠的消费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和大众点评的互补。这样的差异化也给盖得排行在城市服务的领域提供了相当的竞争力。
03 用户分析 3.1 消费水平分析
盖得排行的目标用户是消费升级时代的中等收入人群,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统计,用户中确有76%为中等消费及以上人群,其中中高消费者又占绝大多数,这类人群购物时比较看重商品的品质、排名,符合盖得排行本身的市场定位。
3.2 年龄分析
盖得排行的用户中,24岁以下占比15.1%,这部分人群多为在校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具有线上购物消费的习惯,他们在盖得排行用户中占比较少。
这部分人群在大多数商品上消费能力偏弱,容易在某类垂直商品如球鞋、服饰上高额消费,这种消费往往集中在某几个品牌当中,易受市场潮流、网红、流量明星等影响,盖得排行在这种消费上指导作用不大。
盖得排行用户的主力人群是24岁到30岁的人群,占比38.9%,这部分人群大多处在事业的打拼阶段,经济基本独立,消费行为更加趋于成熟理性,同时没有过多的社会压力,更追求生活质量。
他们拥有网购的习惯,看重商品的品质与评价,在自己不了解的商品领域需要客观全面的消费建议,盖得排行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盖得排行的用户年龄分布中出现了断档的现象,占比最多的用户在24到30岁之间,达38.9%,占比第二多的用户在36到49岁之间,达32.4%,中间的31到35岁人群占比仅为9.8%。
这部分人群可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消费经验,网购的对象和品牌也相对固定,对多数要购买的商品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但在购买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商品时,还是会使用盖得排行来查看相应榜单,消费。
盖得排行36到40岁的用户占比同样不少,达32.4%,这部分用户大多已经事业稳定,消费时,更追求消费品质,对于商品排名有一定敏感度,习惯购买之前先去盖得排行看看。
盖得排行用户人群中,40岁以上的人只有3.8%,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分人群并没有形成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即便进行网上购物,在信息获取和甄别方面的能力也偏弱,经常直接去专业的电商平台经过简单对比后直接购买。
另外由于很多用户信息闭塞,盖得排行的宣传和运营活动不容易渗透到这部分用户中,导致此年龄段用户较少。
3.3 性别分析
盖得排行用户群体中,女性用户达到68.5%,男性用户达到了31.5%。盖得在形式上做的是排行榜,从市场定位来看,面向的是大众,并没有明显的性别指向性。那为什么女性用户数量是男性用户的两倍还多呢?
首先,男女本身的购物行为有一定差异,男性购物相对理性,购物多注重实用性。女性用户的购买行为很多并不建立在需求之上,女性用户更喜欢漫无目的地浏览,盖得排行的测评功能就是给这部分女性用户提供了一个“商场”,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品类,查看专业的测评内容,由于测评内容质量高,逛的人体验好,用户留存也多。
其次,AI测肤功能也是吸引了很多女性用户下载盖得的一大亮点,一张照片可以测出用户肤质,并根据皮肤问题推荐适合的护肤品,解决了女性用户的选择难题,反观男士对这个功能可能就不太感冒,这也可能是女性用户更多的原因之一。
3.4 用户分布分析
盖得排行的用户中,一线城市以及超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达到71.2%,一方面,大城市经济发达,人们消费水平更高,拥有较强的线上消费意愿和网上购物习惯,对商品排名又有一定的敏感度,排行榜的形式很容易被这部分人群接受。
另一方面,盖得排行作为一个新兴产品,目标用户又是消费升级时代的中产阶级,在二三线城市的接受度差一些也实属正常。
3.5 用户画像及使用场景分析
莉莉安,女,29岁,互联网公司运营,盖得排行刚出来的时候就下载了,此后一直是这款的忠实用户。 她喜欢喜欢这种简单直接的排行榜形式,在自己熟悉领域,发现榜单也基本合理。 平时有什么想买的东西都会去盖得排行看一看,虽然不一定会买,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在购买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商品时,一般看看盖得榜单的商品,简单比对一下就直接买了,买了几次体验都不错。蔡小澜,男,32岁,工程师。 最近买房了,需要置办不少家具、电器,可是他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买啥,只好去看知乎,知乎里看有人推荐,刚买房子的可以下个盖得排行,里面家用电器和日用品一应俱全。 下载使用后,老李好后悔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不仅找到了自己想买的,还发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像擦鞋机、悬挂式干衣机。他现在买什么东西都要去盖得排行先搜一下。小橘,女,23岁,大三学生,就读于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爱美、嘴馋,经常在淘宝买一些平价化妆品、衣服和零食。 之前一直使用b站美妆博主推荐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平价护肤品,想体验一下别的,却不知道怎么选择。听舍友说有一个盖得排行APP,里面有AI测肤功能,不仅可以测肤质,还可以根据肤质推荐合适的护肤品,感觉很有趣,就下载了; 测肤之后查看了测肤报告,发现报告内容基本符合自己的情况,看到下面推荐了各种品类的护肤产品,有洗面奶、化妆水、精华……还有自己从未使用过的洁面仪、美容仪。 小橘又仔细查看了一些榜单,发现里面的东西比自己以前买的好很多,于是决定这个月把上面推荐的化妆水和精华买了,下个月有钱了再购买一个洁面仪。用着新买的护肤品,小橘的体验异常得好,之后便成为了盖得排行的忠实用户。老李,34岁,男,美食爱好者,资深旅行者,每去一个地方,都想把那的美食统统吃个遍,打开大众点评发现好多排名靠前的都是网红餐厅,没有特色。 驴友向他推荐了盖得排行,说里面有各种品类的特色菜馆,很适合他这种土豪吃货。下载试用后,发现这些菜馆都是专业人士实地考察、查看多方资料总结的,感觉非常靠谱,省去了他大量的时间寻找,也避免了踩雷。 他根据上面的推荐找了一些店去品尝,体验不错。唯一遗憾的是,盖得排行只在一些大城市提供这样的服务。韩梅梅,女,36岁,在一家三线城市的国企工作,平时不忙的时候喜欢逛逛淘宝、拼多多,热衷于寻找便宜好用的商品,手机里有好几个领优惠券的微信群。 最近双十一,她听说盖得排行好多东西都有返利,用这个APP过一下就能省钱,便下载了一个试试。 除了一般返利APP给的返利,盖得还有额外补贴,这让她很高兴。而且,盖得也有搜索优惠券的功能,让购物更简单了,她现在主要就用盖得来获得返利和寻找优惠券,有时候也会翻一翻感兴趣的排行榜。
04 功能分析 4.1 功能组织分工
4.2 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
4.2.1 城市指南入口不明确
盖得首页:
观察盖得排行首页可以看出,顶部的排行榜、测评和省钱神器和底部导航栏的榜单、测评和特价完全重合。
盖得排行的城市指南是一大亮点功能,不仅包含了餐馆榜,还给用户推荐了本周热辣新榜和当地吃喝玩乐的好去处。在最近盖得排行的改版中,将城市指南放在了中部导航栏的第四位,名字叫餐馆美食,这个名称是很不准确的,因为这个功能包括的内容远不止餐馆美食,还有医疗护理、教育培训、热门商圈等许多方面。
鉴于导航内容重合和城市指南功能入口不明显的情况,做出以下优化:将底部导航栏中间的“特价“栏更换为用户所在城市的名字。这样一来,导航名称更符合页面内容,同时增加了页面的利用率。
优化后:
4.2.2 医药榜排列顺序不合理
改版前:
在最新一次的更新中,盖得将医药榜中的常用药物分类放到了所有药物分类的最底端,这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位置同样偏下,这个排序是不合理的。
人们服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自己做主的,针对安全性很高的药物的,如,感冒药、晕车药、避孕药、维生素等。还有一种是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吃什么药,比如心血管药物、呼吸系统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
这两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显然是盖得主要面对的情况,只有用户需要自己挑选药物的时候,才会使用盖得,用户自己挑选的药物,大多是常用药物或维生素营养补充剂,所以应该将这两类药物置顶。
优化后:
盖得的测评推荐穿插在排行榜中,其目的是吸引用户点击,其投放的精准性会直接影响用户的点击率,在这一方面,盖得还有加强的空间;
可以看出,盖得的测评推荐几乎是完全随机的,用户在浏览食品保健分类是会看到休闲裤的推荐,用户在浏览影音电子分类时会看到干红推荐,这是不合逻辑的。
4.3 新增功能
以上提出的问题分析和功能优化都体现在细节上,翻看盖得在Apple Store中用户的反馈,不止一个用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已经选好了一个东西,但是不太确定它是不是同类型中最值得买的,我去盖得搜却搜不到。
也就是说,用户想买一个商品,这个商品不能在分类中清楚地找到,也不能搜索到完全匹配的榜单。
针对这个需求,以盖得目前的测评数量是很难解决的,可是如果有一天盖得的测评足够多,用户选好了一个商品,并在电商平台***链接,打开盖得排行就可以直接查看到该商品所在的榜单,可以直接进行平行比较,这样体验就会更好。
功能界面:
05 运营分析
盖得的运营活动还是主要依托微博这个平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PGC排行榜单这种形式本身就自带话题性,容易引起争议,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推广更容易获得关注、造势;
其二,其创始团队李铁、郑褚等都是资深媒体人出身,本身各自在微博上就是舆论领袖、签约自媒体,粉丝众多;另外,老罗(罗永浩),张小龙等互联网大咖的参与入股为盖得提供了有力的品牌背书。
5.1 活动具体分析
5.1.1 活动基本情况
活动名称:盖得双十一现金补贴红包
活动时间:10月21日0点—11月12日24点
活动内容:用户在双十一期间使用盖得排行,点击任意界面均有机会获得随机现金红包 ,红包单个面额最高1000元,购买盖得补贴商品可立即使用。
5.1.2 活动分析
用户需求: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红包,抵现金。
用户心理:收到了红包不用可惜,促使用户想看看盖得排行能否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活动形式:用户浏览任意界面时均可接收主屏幕弹出的红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和操作阻力。
活动门槛:需要用户下载盖得排行。
运营成本:用户使用的红包金额之和。
活动收益:提升了盖得的总用户量与DAU。
5.1.3 优化建议
原活动界面:
盖得现金补贴红包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用户和拉回老用户,最终获得留存率。盖得不想看到的是,用户领了红包,不知道怎么用,走了,或是用户用完红包,再也不回来了。
盖得为了解决用户不知道怎么使用红包而走掉的问题,在红包下面提供了查看红包使用规则的按钮,可是,又有哪个用户在双十一来临之际,为了一块钱的红包读这个东西呢。
既然目的是获得留存率,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向用户展示产品的优点、特性,而盖得排行的核心优势当然是PGC的排行榜,简单高效,很适合为双十一看得眼花缭乱、比得心力交瘁的用户提供消费建议,用户也会乐意接受。
建议抓取用户在电商平台浏览的商品,在用户领取红包后,立即给用户推荐相应榜单。
优化后活动界面:
06 总结
在这个遍地软广、种草的当下,广告的效应被弱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逐渐趋于理性。纵观国内,用户缺乏一个真正客观有用的排行榜推荐。
区别于UGC的消费推荐模式,盖得排行更倾向于成为消费词典,通过编辑系统、标准化地生产有持久价值内容的方式,成为简单直接的消费助手工具。这种方式也许不能保证 100% 权威,但可以成为相对最客观的。
长期来看,客观公正是盖得排行的生命线,决定了能走多远,测评和排行榜的丰富和更新是盖得排行最核心的任务,决定了能走多好。盖得排行的发展和许多UGC产品不同,不依赖用户数量和用户质量,重在内容质量和丰富度。
此次双十一,盖得的活跃用户达到了109万,2小时GMV突破了1亿,订单数同比增长了1293%,可以看出,盖得排行已经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了,未来发展很可能更快。
面对大量用户的涌入,能否留住用户又是一个问题,盖得排行目前毕竟是一个工具类产品,对盖得来说最好的效果应该是,用户用完即走,购物前再来。
盖得榜单的质量很高,但缺点是丰富度不足。如果用户使用时找不到想找的榜单,会大大降低其使用体验,导致盖得排行的用户流失。所以,要想留住用户还是需要有更全面丰富的榜单,做到了这点,用户留存率自然会上去。
未来,盖得排行作为一个信息库,可以成为消费上游的入口。用户可以实现由购买需求、选品、到导流购买商品的全流程服务。
本文由 @Neon 原创发布于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这样的男人真的不值得你去爱。
别说他的心胸狭窄、多疑心重,凭他打女人这一点就不是真正的男人了,至少不配当女人的老公。
离了吧,把孩子交给他自己带,你再重新找一个真正疼你爱你的好男人吧。
标题上的兴趣班老师就是我家大宝兴趣班老师,孩子没有去上课,他完全不知道,打电话问,还说在上课,后来去接到孩子后,再给他打电话,他还是非说在教室里上课……
上学期大宝就在学校学的围棋和播音主持,围棋是他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播音主持其实是我想他学,但他也没拒绝,一学期下来,效果没看到,其实这么短时间看不到效果也很正常,但是就他平时对待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态度来看,表现出来的是兴致不高。
这学期就不准备学播音主持了,但是围棋他坚持要学,这个完全可以有,报名!本来是准备在学校学美术的,上学期是在外面培训机构学的,而且还是在我自己家镇上,离得太远,这学期准备换到我现在住的附近,但没找到合适的,就准备在学校学。
后来看到老师又发了个学足球的表,但时间跟美术冲突了,后来跟他爸一商量,就在学校学围棋和足球,美术还是继续在外面培训机构学。
足球的上课时间是每天放学后的一个小时,一个星期三节课,从星期一到星期四任选三天。
这个星期一早上报名的,下午就开始上课了,昨天下午又开始下雨了,也在想着足球课还要不要上的,准备问下班主任的,后来又想着要是不上,肯定会在群里通知,没接到通知肯定是在室内上了。
其实我这样想是对的,还真的室内上课,具体上什么课就不得而知了。
3点50放学的,四点过几分钟,孩子爸微信突然收到一个消息,让他赶紧去把大宝接回来,说他一个人在教室门口等着。
这个发微信的人是我小叔的好朋友,我们见过好多次面,还在一起吃过饭,也可以说挺熟悉的了。她新房正好在学校附近,去年年底刚装修完,她小宝好像是今年九月份上小学,我们猜她是因为小宝上学的问题到学校去,正好又碰到我家大宝了的。
她刚说让我们接的时候,我们只是以为她是碰到我家大宝了,就跟她说大宝上足球课,她说下雨天上什么足球课啊,赶紧来接回去吧!
为了安全起见,立马跟老师打电话了,我是准备打给班主任的,可他爸直接说直接打给足球教练问吧!
然后他就把号码拿过去,打电话问了,对方说今天需要上课,在多媒体教室,我们一开始就说了孩子的名字,可教练仍然说在教室上课,我们都比较相信老师,也安心了。
他爸就回微信说,刚刚打电话给老师说了在上课啊!
这时候他爸进来了个电话,说了好半天,结束了之后,跟我说去接大宝。我还一头雾水,时间不是还没吗?怎么那么急呢!
在车上孩子爸简单的跟我说了,大宝没有去上课,一个个在他教室门口,刚刚他用朋友手机打的电话过来,我们才相信的!所以就急着去接他回家。
更让人气愤的是,宝爸在接到大宝后,又跟足球教练打电话过去了,对方竟然还是说孩子在教室上课,还说发了群里,不信自己看去!
我们连他所说的微信群都没有,怎么看,而且孩子就在我们面前,见鬼了,还肯定说在教室,错了就错了,还不承认!
说实话,我都不想在他那里学了,对待孩子安全问题太不负责任,但是大宝一定要学,我也没办法,后来冷静下来后,发现这样遇事就逃避也不是个好事,就是不知道后面上课会不会对我家大宝区别对待了!
晚上跟班主任沟通后才知道,她临时接到通知去开会了,整个一年级老师都开会去了,她也以为下雨不上课,没有及时跟兴趣班老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