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小学足球_龙田小学足球

tamoadmin 球队专区 2024-05-24 0
  1. 南通崇川区有多少学校
  2. 古时小学学校叫什么
  3.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创建历程

湘潭市二中前身是由私立新群学校的胜利、私立化民和弘道中学等三校合并而成的湘潭市立中学,2011年5月,已走过了伟大的90年的历程。90年来,九十年薪火相传,九十年积淀成长,学校已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步入“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殿堂,是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卫生示范学校,群体工作先进学校、田径传统项目优秀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现已成为颇具实力的三湘名校之一。

新群学校,始建于1921年5月。当时省立一师湘潭籍校友***、黄笃杰等7人集银洋1000元发起创办(载《湘潭县志》659页)。学校初为小学,校址几度迁徙,至1930年购得十四总见龙街莼香园为固定校址后增办幼稚园,1937年增办初中,改名新群学校。抗战期间幼稚园曾停办。中小学迁至乡下。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学校增办高中于株洲大冲,原址莼香园惨遭日寇破坏经及时修葺渐复旧观,1948年,高中部迁回莼香园。至1950年***接管,艰辛办学30年,期间虽时局变迁,但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所由幼稚园到高中、全县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设备比较齐全的学校。总计新群拥有校舍两处学田1230亩,校教具可供一千四、五百学生使用。30年间共毕业学生5800多人。

化民中学则是1943年秋由周家乾先生以其家产所创设。初为临湘初习班,后扩为临湘中学。初以周南洲祠为临时校舍,后搬至石潭飞机屋场(现湘潭县二中),至1946年秋才择定湘潭城郊二湖头岭为校址,并改称化民中学, 周磊村任董事长,周家乾任校长。自此,学校逐步走向正轨,设备渐齐,规模日增,学校最多时达300余人。化民自43年创办至51年合并到市立中学,毕业学生千余人。学校最大的特点是思想进步,没有反动党、团组织;学校设有奖学金,每期奖励贫寒优秀学生;解放前夕,学校私密承印《新名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多种进步书刊,为湘潭的迎解工作作出了贡献。三校合并后,周家乾先生一直在本校工作,直至退休。

学田小学足球_龙田小学足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弘道中学原为弘道补习学校,由周顺循等创办于1944年秋,校址设花石张氏宗祠,收学生40人。1945年迁至湘潭龙口高箭楼,正式命名为弘道中学,张平子任校长,周顺循任主事。1946年秋,学校迁至湘潭城区内白花生馆。弘道中学办学6年,共办有四个补习班,六个初中班。

湘潭解放后,新群、化民均具文呈请***接管。1950年冬,湘潭市人民***将两校合并,同时接收弘道中学三名教师和部分校教具,筹建湘潭市立中学。1951年元月,市***任命***王治国兼任校长,唐士义任副校长,4月14日召开大会,正式宣告湘潭市立中学成立。

“市中”在党和***的领导下,取消旧制,树立新风,学校面向工农,招收学生437人。52年增办高中,并成立”***湘潭市立中学支部委员会”。1954年调整县市建制,学校改称”湘潭市第二中学”, 校名由国学***郭沫若先生题写,唐士义任校长。以后学生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到1957年共有34个教学班,1700余学生。期间新建教学大楼五栋、学生宿舍三栋、教工宿舍、大礼堂等,校区面积由建校的4800m2扩大到45818 m2。当时,学校党政领导除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外,还十分重视师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广泛学习苏联经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55年学生成绩全及格率为89。2%,操行甲等的为80%。首届高中毕业生,92%的升入高校,高考成绩列全省第二。195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0%,高中毕业生75%升入高校。

1957年开始由于各种运动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学时量、质量均无法保证,至1***6年10月,喧闹的校园才渐次安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恢复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教学秩序,各项工作走向正轨。连年高考成绩优异,1980年6月学校被首批定为省重点中学,行政级别随之由科级升格为副县级。1983年4月学校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1986年5月,学校党支部改称党总支,次年开始教工专技职务评聘工作。其间学校教育教学全面长进,德育置于首位,教学立于中心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质量稳步上升。89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为市区之冠,90届为100%,高考也取得十分好的成绩。在数学、化学、科技作品、书画、体育等竞赛中均有学生获全省、全国性奖励,市***先后五次授予学校文明、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学校于1991年5月10日举行了隆重热烈的7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

近10年来,学校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校舍基本建设一马当先,综合大楼、两层103米长的体育风雨跑道、临街的莼香园酒楼、科学楼、艺术馆、两栋78户新教工宿舍等近两万m2的新校舍相继落成。操场全面翻修,旧楼装修一新、环境绿化、道路硬化、雕塑装点、彩灯衬缀,校园美不胜收。先后被市、省授予卫生示范学校和园林式单位匾牌。并于1995年接受省重点中学检查评估,授予省重点中学匾牌。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制度齐全,落实到位,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组建了“三结合”教育网,成立了“***”家委会,开发了德育基地,各种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连年被评为市“班级管理先进学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班级和市、省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还发展了学生党员。学校教学质量大步提高,“两考”成绩斐然。中考稳居市直中学前列,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在95%以上,并于2000年达69。2%和71。26%。体育教学和竞赛成绩喜人,93年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96年授予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匾牌。先后有2人达国家级、75人达二级运动员标准,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84人,有5人次获省赛冠军、8人次获亚军,篮、足球队多次获市冠、亚军,代表市赴省参赛。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改革思路。以电教媒体为主的生物五步法教改实验,94年接受省评估并获得省电教科学实验成果一等奖,推动了全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的发展。93年实现三机一幕进教室,继后语音室、电脑室、电视编辑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接收站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参与或独立进行了国家、省、市级50多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大部分获市、省、国家级奖励,成果显赫,2000年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殊荣。同年学校又投了100万建成市内首家校园计算机网,融广播、电话、教学双控、监控系统于一体。目前学校拥有500万元的电教设备,1000 m2的电教专业房。学校从93年起在初中部每年招收一个特长实验班,高中部也择招部分特长生,并先后投入近100万建成设备齐全的三间音乐教室、二间美术教室,以及声、乐、舞训练室、器乐室、练功房等。自95年获中学合唱节目全国一等奖后,99年第三届省重点中学文艺调演获“二金一银”,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2000年市、省中小学艺术节该校歌、舞、乐节目均获市一等奖,舞蹈获省一等奖,并在全国首届舞蹈电视大赛中,获金奖第一名,2004年2月,湘潭市第二中舞蹈队进京演出,舞蹈<囚歌>获国家二等奖。受文化部委派以该校学生为主的市少儿艺术团赴法国、匈牙利演出圆满成功。近5年,被录入艺术院校的学生达107人,艺术教育成绩突出,连年被授予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奖励,2000年又投入了160万建成音响灯光先进、可容1200余观众的市内学校首家艺术馆,当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学校其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曾荣获省优秀基层工会、市三防教育示范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民主管理模范单位、市优秀共青团委、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多次奖牌、奖旗,还获得200余起有关竞赛和单项工作的市级奖励。校办工厂曾创造出年纯利50余万元的好成绩,现仍略有盈余。学校如此快的发展进步,得益于领导班子得力、教工队伍齐整、民主风气浓厚。校长唐海秋评为市优秀校长后,又于2000年授予市十佳校长称号。现有教师181人中,高级教师78人,学历合格率达98%。拥有一批象李寿冈、李仁、谢松成、宋新民、周云河、宋振兴、李小良、胡智慧、刘梅林等特级教师和周于兹、胡大军及许斌松、周琦。韦小芳。倪萍。贺利平等省、国家级优秀教师;成思红和翁鹤松等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中学美术教师;学校已发展到45个班、学生2500多人。

2010年11-12月,学校启动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本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注重艺术的培养与展出。并加以效益,拉赞助等。也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本届艺术节撑腰。全校共有74个节目参与到预赛中来。歌、舞、乐、小品等节目异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该校学生多才多艺、乐观向上的风***。

在2011年湖南省中学生“三独”(独舞、独奏、独唱的简称)比赛活动中,湘潭市二中三位参赛选手经过层层选拔,以精湛的技艺力挫群雄,陈奕莹荣获独唱一等奖,魏思维和吴冠雄分获独舞二等奖。这三人均获重点大学特招录取资格。近几年,市二中在每届“三独”比赛中都有学生获奖。该校秉承着“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致力于打造全省甚至全国一流的艺术教育品牌,由杨华老师带领的二中舞蹈团 已闻名全国。学校两度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其中合唱《雕花的马鞍》被文化部特邀参加2013年1月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舞蹈《钢铁》被选送参加全国决赛,并在2013年2月20日厦门全国第四届中学生艺术展演总决赛中荣获再次冠冕全国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这是湖南代表队舞蹈组唯一一等奖,杨华、余娅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在展演中市二中连续四届获奖,也是全国仅有的三所连续四届参赛的学校。

南通崇川区有多少学校

从明万历三年(1573年)设置新安县说起。

深圳,香港地区在东晋时期设置宝安县,为这一地区立县之始,然后县名屡有变更,到1840年中英***战争前,县名为新安县,新安县历来是“粤省屏藩,全广门户”,为广东的海防重地。(附图)

新安县的最高学府为凤岗书院,即南头城小学的前身,创设于嘉庆六年(1801年),是由当时的知县孙树新倡导,后得到乡绅王延绵,朱麟徽等的响应和支持,共同捐资而修建。该校为一座三进式的院舍。前殿左右为讲堂兼有露台;中殿为生贤堂;后殿为魁星楼,左右有书舍八间,两侧有东西两厢。建筑颇具规模。当时的布政司康基田亲自为新开办的凤岗书院设匾提名。(附:凤岗书院)

凤岗书院是新安县准备科举的场所,至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校。道光元年(1821年),南海举人冯斯伟曾此任山长(相当于校长),光绪年间则有番禺人翰林何彭单在这里掌教,书院的办学形式为官办民助,据史书记载:“有民人刘壮华等呈送田亩拔归书院”。归书院的所有田产称为学田,以租贷的形式收取租金供书院“膏火之需”。其中有据可查的有嘉庆六年(1801年)书院落成开学之初,乡民置稻谷739. 44石,租银41.5两;嘉庆十一年(1806年)监生廖明新捐送土名柑坑的田为54石,嘉庆十六年(1811年)拔置田产5.19亩,租钱4418文。除此之外,每个生员也需要以实物交纳一定的学费。

由此可见,在***战争前夕,从凤岗书院的规模和发展可看出深圳地区的文化教育,虽然说不上文风鼎盛,但确实是“自耕渔而外不度弦歌”,并非荒凉的边陲之地。并且这里的基础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以《诗》、《书》、《易经》、《春秋》中试而授官的人士多以百计。道光、同治年间,仅锦田邓氏一族便有恩科进士、举人、贡生、监生等数十人之多。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朝廷诏令废除科举,改制新学,设立新课程,***取新的教材和教法。翌年,新安县城供生员读书的儒学(元、明、清在府、州、县设立学校供生员读书,称儒学)凤岗书院更名为凤岗学校,民国元年改名“新安县第一高等小学”,为当时新安县官办的唯一一所学校。民国六、七年间,粤海道尹王典章巡视深圳宝安的私塾、学校后在日记中写到:“…..南头城内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设于凤岗书院,前校长办理***,学生多已散去,现校长吴芷湘接办,重新召集,到校者仅二十云人,且多未经国民学校毕业,程度低下,尚且分班补习,以期及格。校内附设英文专修学校,新收学生即以校小生充数,殊合分耗脑力,多为无成,办理亦为不合,已饬另行组织……

1937年7月7号,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日本侵略者推行愚民政策,拆毁了学校,将建房材料全数运往西丽(沙河)修建沙河桥,学校被迫搬迁,迁至南头城南门内西侧文岗书院旧址(南头中学现址),位于南头城内九条主要街道之一的梧桐街,将空地上仅存的两间水泥结构的房子经过修缮做为教室。因南头古城又称莲城,学校更名为“莲城小学”。抗日战争前,“宝安县立第一初级中学”(现南头中学)在日寇的飞机狂轰烂炸下,被彻底毁坏夷为平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恢复办学,在乡绅街坊的支持下,莲城小学主动让出校舍给宝安县第一初级中学,并协助宝安县第一初级中学恢复办学,莲城小学迁至古城内的“文家祠”继续办学,办学规模为一至六年级共六个教学班。1949年学校更名为九街小学。

由于学校新辖学区人口的增减变化,学校办学规模也随着产生了几次波动。1957年前,学校是六个年级六个教学班的规模。1958年至1962年,由于生源减少,学校减少办学规模,只办初小,即一到四年级四个教学班,五、六年级转入“十约小学”(南山实验学校前身)就读,1963年因宝安县***自南头古城“育婴堂”(“育婴堂”是1913年意大利天主教会在深圳地区传道时修建的慈善机构,据民国23年编《广东全省地方纪要》记载:“南头城附近之婚嫁论财,以致贫家生女,多送入育婴堂。”)(育婴堂)迁至西乡镇,经学校向县***申请,学校从“文家祠”搬入“育婴堂”继续办学。

学校迁到“育婴堂”后,因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学校决定在“育婴堂”旁边开辟一个运动场,即现在的旧操场,操场长32米,宽20米。

1963年,学校的师生积极响应祖国绿化荒山的号召,现在中山公园游乐场和加油站附近一带植树数干株,现已绿树成荫。

1966年至1***3年,学校规模有所扩大,有七个班级,其中两个是初中班(初一、初二各一个,67年办初中班也叫戴帽中学,属小学领导)每个班内约40名学生,全校约280名学生,教师10人,当时的学制实行的是小学五年制,初中三年制。

1***3年至1***6年***期间,为响应******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塞,全国学***的伟大号召,全校300余名师生用下午的劳动课,开垦荒地30多亩,种植了甘蔗、玉米、甘薯、蔬菜等多种农作物,还饲养了家禽,其中有一年的甘蔗获得大丰收,收获了3万多斤居当时南头公社各小学之首。

1965年,学校在地区邮政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由学生为主的邮递站。13年坚持送信送报,风雨无阻,节***日也不休息。1***8年,学校的“送信送报站”被评为“红色邮递站”,受到广东省惠阳地区的表彰,南头城邮电局给予两部自行车奖励,多名学生被评为“红色邮电员”,

1980年,小学恢复了六年学制,学校取消了初中班办学规模,1-6年级六个班,约300名学生。

1985年,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学校搬出育婴堂,更名为南头城小学,由***拨款和群众集资共39万元,在现址征地8100平方米,兴建了操场、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建筑面积共1784平方米。

1987年,南头城村办电子厂的香港添利集团董事长李立先生捐款15万港币,南头管理区拨款7万元,为学校新建了一座上下两层使用面积为607平方米的体育馆。()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了进一步扩大,到1996年学校已发展到18个教学班,教师20多人。当时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特区精神,逐步把学校办成班子硬、校风正、师资强、质量高、***好、环境美,有乒乓球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学校。

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以育人为本,注重精神文明建设,1983年学校与武警七支队四大队十七中队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几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共建活动坚持以德育人,以法治校,使学校精神面貌,教风、学风、组织纪律,环境卫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德、智、体、劳、美等方面协调发展,党支部、工会、少大队多次被评为区市先进单位,学校两次被评为市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在体育方面尤其是在乒乓球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少年男子乒乓球队自1989年开始,获省级冠军5次,亚军4次,季军4次,为省体校输送运动员4名。1990年2月10日,前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庄则栋到南头城小学指导乒乓球队员训练,1990年12月12日学校被市教委,市体委命名为乒乓球传统学校。

1996年至2002年,学校的办学规模继续扩大,教学班由18个发展到24个,学生人数由8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教职50多人。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认真教书育人,努力改革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注重学校的特色建设,警校共建是学校的德育特色,陶艺、武术是学校的艺术特色。19***年,学校被评为区一级学校。

2002年初,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学校二十四个班都配备了电脑平台,每个办公室也配备了一台电脑。

2002年以来,南头城小学又有了全面的发展,学校有二十四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70多名教职工。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在校风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受到了同行、学生家长,周边单位的肯定和称赞。

学校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

教育目标:

l 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结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营造科学的、和谐的、有利于激发师生潜能的、促进师生个性成长与发展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扎实培养会生存、会学习、会交往、会协作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古时小学学校叫什么

南通市崇川区辅读学校

地址:南通市龙王桥东路附近

南通市崇川区少儿足球学校

地址:南通市跃龙南路25

农业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纺织工业学校

地址:南通市教育路附近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地址:南通市城山路24号

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青年中路20号

南通外国语学校

地址:南通市崇川路附近

南通市三角桥小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市高级技工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华艺服装学校

地址:南通市时运大楼4楼

电话:0513-85836529

高等专业学校

地址:南通市青年中路58号

南通市蓝领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

地址:南通市青年东路150号

南通市聋哑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市工贸技工学校

地址:南通市工农路615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学校

地址:南通市城山路

南通市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地址:南通市健康路

烹饪摄影美容技术学校

地址:南通市南大街95号

纵横国际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南通市任港路34

北京阎岭舞蹈学校(南通分校)

地址:南通市南大街72号4楼

南通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南通市中远路99

南通纵横国际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南通市任港路23号

市河运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市安南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师范附属小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佐山日本语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电话:0513-85353988

市纺织专科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地址:南通市工农南路

电话:0513-85238855

城中小学校

地址:南通市环城南路18号

化工医药学校

地址:南通市北园路2号

辉煌汽车学校

地址:南通市工农南路66号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地址:南通市建设路附近

通师二附少年交警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纺织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市大通学校

地址:南通市太平路285

南通市盲童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市红星小学校

地址:南通市跃龙南路86号

南通体育卫生学校

地址:南通市青年东路附近

新干线日本语学校

地址:南通市环城南路7号6楼

南通市静海小学校

地址:南通市虹桥路附近

南通市轻工技工学校

地址:南通市跃龙路40号

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地址:南通市如城镇红星村

南通市蓝领技工学校

地址:南通市中新一路16

南通市第一预备学校

地址:南通市教育路附近

申银万国投资者学校

地址:南通市南大街228

南通市三里墩小学校

地址:南通市文峰街道三里墩村五组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

地址:南通市城山路24号

南通富园美容美发学校

地址:南通市工农路252号6层

通安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

地址:南通市世纪大道

南通市供销合作干部学校

地址:南通市姚港路29号

青年宫明星钢琴艺术学校

地址:南通市南大街189号5层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地址:南通市啬园路附近

跃龙服装技术培训学校

地址:南通市人民中路107号

南通市农业机械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中心部

南通富源美容美发培训学校

地址:南通市南大街99号4楼

南通市纺织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南通市人民西路107号-5号

乐王音乐艺术专修学校

地址:南通市建设路98号 跃龙服装学校站

地址:南通市人民中路

观音山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三里墩校区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国棉二场职工子弟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南通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训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日本东丽CAD南通培训学校

地址:南通市人民中路107号

美国格柏CAD南通培训学校

地址:南通市人民中路107号

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地址:南通市学田苑千禧园南首

电话:0513-85210589

南通汽车学校七彩城培训部

地址:南通市姚港路4号

电话:0513-85817586

加拿大派特CAD南通培训学校

地址:南通市人民中路107号

南通第二棉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

地址:南通市易家桥新村六居119号东侧

南通市高级技工学校培训中心分校

地址:南通市钟秀中路89号

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校区

地址:南通市外环西路10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南通市任港路34

朝日进修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桃坞路2号友谊大厦7楼

海门市职工学校

地址:南通市市委党校教育路30号(原南通市文峰路16号)

南通建筑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中远路99号

南通环球雅思英语培训学校 -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南大街129号兴胜大厦3楼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创建历程

问题一:古代的学校叫什么?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 ***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问题二:古代小学与大学的分别 大学

古∶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焉,履大节焉。” 卢辩 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发,谓成童。”《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zdic/...16

小学(小学)

我国 西周 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近代小学始于19世纪末。《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北周 卢辩 注:“小学,谓虎闱师保之学也……《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入小学,见小节而履小义;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此世子入学之期也。又曰:十五年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内则》曰:十年盯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教子於家也。”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 民 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 民 四我进了新式小学。”

汉 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 隋 唐 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借,造字之本也。”《隋书?经籍志》始以有关研究文字、训诂、音韵著作备于小学。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太炎先生 曾教我小学。”

问题三:古代所说的大学小学指的是什么? 古代有小学、大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字学的别称。《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借,造字之本也”。可见,小学是古代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小学的掌握程度,将影响着一个人后来学问的发展。

我们在解读《大学》这本经典时,已于前文说到了《学记》中的一些古代教育的情况,这里不妨再来看看我国古代的大学与小学是怎样一回事。

现代人先读小学,而后是中学,然后是大学。古代人也是先读小学,然后就进入大(太)学,那时还没有中学这一概念,也没有这一级学校。

有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出现了正式的学校。《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这虽仅短短67个字,内容却非常丰富,此为之解读:

1.历史起源与沿革。学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代。其沿革,则是夏、商、周三代在兴办学校这方面延续不断。

2.名称与含义。虽然这三代都设学校,但是名称不一。夏以“校”为名,是“教”的意思。殷以“序”为名,是“射”的意思。周以“庠”为名,是“养”的意思。虽然称名不一,但是实质都是教导、教育、教化的意思。王念孙《广雅疏证》:“庠训为养,序训为射,皆是教导之名。”

3.学校的级别。“庠”、“序”、“校”都用作乡里学校的名称,也就是都是地方性学校。“学则三代共之”,此“学”就是指“大学”,意思是至于大学,三代都一样称为“学”。

4.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三代是一以贯之的,就是通过学习教养来“明人伦”,使人伦彰显明白。什么叫“人伦”?就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古人以为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种关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不可变革的,而处理这五种关系又必须依循一定的准则,所以就称为“人伦”、“伦常”。比如《孟子?滕文公上》说:人之所以是人,是有其为人之道的,如果吃饱了,穿暖了,住安逸了,却没有受教育,那么就近于禽兽。当初圣人就忧虑到这一点,便由契来作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此句话出自《孟子》)

5.明人伦的作用与价值。其一,如果社会的上层,比如诸侯、卿大夫都明白了人伦,那么下层的民众就会和谐团结。这就构成一个和谐社会。其二,如果有圣王兴起的话,就必定会前来学习效法,这便成为了圣王的老师了。虽然后面这句话是针对滕文公说的,但是同样彰显出“明人伦”的重要的普遍的价值。如朱熹《孟子集注》:“滕国褊小,虽行仁政,未必能兴王业;然则为王者师,则虽不有天下,而其泽亦足以及天下矣。”

我们再说说古代小学,这是指对儿童、少年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西周时就有小学,在此前称为下庠、西序、左序。此后名称也不一。官学比如有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有书馆、乡塾等。

“小学”也有故事。因为儿童于小学阶段先要学识字写字等,所以汉代就把文字学称为“小学”。比如《汉书?艺文志》就曾收录字书《苍颉》、《凡将》等“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后来“小学”作为语言学的名词,其内涵也在扩大。比如魏晋之后,随着韵书的出现,音韵学也归入了“小学”。唐代以后,训诂学也归入了“小学”。“小学”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一直沿用到清末。国学***章炳麟认为“小学”之名称不确切,主张改称语言文字之学。“小学”是一门艰深的传统学问,要精通它绝非易事。鲁......>>

问题四:我国古代的学校叫什么 《礼记》:序,夏后氏之序也。《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

孟轲:“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问题五:学校在中国古代叫什么 各个时期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学习的地方一般叫

痒,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而周朝的时候私人学校刚开始设立,而设立的人一般是诸侯豪门为了培养人才,于是叫“学宫”,比较有名的是齐国的“稷下”。春秋战国及以后其他王朝也有类似的“学社”“文社”“诗社”等,宋以后的“书院”盛行,成为相对于“太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地方。当然,古代士人也大多会寓居在寺院道观中(感觉古人非常注重***的研究),所以学生们住的地方也有些类似的味道。至于吃饭的地方,根据明代的文献,说那时候的老师是不管饭的--去求学是求人家的,要自己找旅店住(送东阳马生序)。而一般来说,古人会将他们的与学习有关建筑物起很文雅的名字,什么这个堂那个馆或者什么什么阁的(文渊阁)。

至于老师开会,这个就更加复杂了:战国时候是百家争鸣,而且那时候叫“子”的往往有势力,可不想我们想的那样一群温文尔雅的学者。而很多是暴力崇拜,像墨家和鲁班,纵横家,兵家。而墨家本身又有为争夺“拒子令”内斗的记载。儒道法家虽然不崇尚“武斗”,但学术间也是“剑拔弩张”的相互诋毁,而儒家本身后来又八分,反正是打到乱七八糟的。所以那时候一般开会就是争斗大会,辩经论法的,在道观举办的比较多(佛教在汉后期才在中国兴起)。

问题六:我国古代的学校叫什么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私塾。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七:中国古代有小学 大学之分小学也叫什么名字 我也觉得现在的人太随便了,翻翻家谱,我都觉得我爷爷辈取的名字比我们的有内涵。

问题八:”指什么中国古代所谓“小学”指什么 “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自学.读书必先认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佐治亚的这个大学城,不多不少200年历史,原来和三个来自北方的人有关系。200多年前,还没有美国,北美13个殖民地沿着东海岸排开,佐治亚是最南边的一个,也是最落后的一个,莽莽苍苍的森林,,人烟稀少。开发佐治亚的英国人大多是从英国的债务监狱里挑出来的欠债者,在这儿以劳役代还债,当然素质极低,让现今的佐治亚人提起他们的祖先还有点自惭形秽。幸亏,从北方的殖民地康涅狄格来了一个“北佬”,叫莱曼o霍尔。这位霍尔先生可是真正的北方人,生在康涅狄格,毕业于大名鼎鼎的耶鲁大学,是个医生。1750年,他乘船沿着海岸南下,在赤日炎炎的佐治亚上岸,成了一个佐治亚人 。

在这蛮荒之地,他一边行医,一边当起了庄园主人,很快成为佐治亚的政治领袖。1775年第二次大陆会议上,北美13个殖民地下了决心,造英王的反,***。佐治亚就派霍尔去出席会议,他就代表佐治亚在《独立宣言》上签了字。这样,佐治亚这块落后得不可思议的地方,谢天谢地搭上了美国革命的快车。

霍尔到底是耶鲁毕业生,他知道民众没有文化总不是个事,所以他早早地就想物色一个人来发展教育。这些从欧洲来开发新大陆的人好像对办大学特别地在意。那时候全佐治亚只有沿海岸的港口萨凡那和两三个小镇,白***口总共才1.7万。这么荒凉的一块地方,又没有几个人,他们想着,没有一个大学不行。可大多数的人还是文盲呢,谁来办?霍尔就到母校耶鲁去想办法了。这就又拖来了第二个北方人——亚伯拉罕o鲍德温。

鲍德温家在英国的时候是一个铁匠家族,家传手艺,移民到北美的新英格兰地区,还是铁匠。那个时候在殖民者的居住地,铁匠铺可是一个镇子里的重要地方,什么工具、***、车辆配件,都是铁匠铺子里打出来的。再说新英格兰地方冷,铁匠铺不是暖和吗?镇上的人就常常聚在铁匠铺里,铁匠铺自然就成了议事的中心,像中国旧时的茶馆一样。我们这位亚伯拉罕o鲍德温从小就在铁匠铺长大,熟悉地方上民众的议事,也就熟悉了一种叫做“政治”的东西 。

鲍德温先生从耶鲁毕业以后是当律师的,但是他好像对做教师更有瘾,后来就在耶鲁教书。教着教着,总觉得不满意。耶鲁和哈佛一样,是清***殖民者仿照英国的剑桥大学办的,课程几乎是清一色的“经典学问”,那就是以拉丁语为核心的神学一类的学问,很有点像我们同时代的国学。越是高级的地方,这学问就越是深,越是深的学问,就越是僻。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这时候,霍尔从佐治亚传过来消息,说那儿还没有大学,上那儿办大学去。鲍德温二话没有,兴冲冲,坐着海船也下来了。

1783年,北方人霍尔先生已经是佐治亚的governor了。“governor”这个词我想来想去现在只好用英语将就一下了,因为在殖民时代,这头衔就是英王任命的各殖民地的总督,而在美利坚合众国建起来以后,这头衔就是现在说的各州州长。这么大的差别,老美居然没有换个词。此时的北美殖民地已经向英王造反,这位子已经是议会选出来的了,叫总督显然不妥;但是此时离合众国有一部宪法还要等几年,叫州长似乎也不合适。 Governor霍尔和他新来的校友鲍德温联手,在佐治亚的议会里呼吁,一定要办一所大学,这个地方才会有前途。人家问,怎么办大学?霍尔就说,咱鲍德温老乡是内行。1785年,佐治亚议会就叫鲍德温起草一个章程,佐治亚大学章程就这样由议会通过了。这是美国第一个由州议会立法通过的大学章程,所以佐治亚大学是美国第一个州立的大学,它产生在美国最蛮荒的地方,距今216年。议会通过章程,委任了一个校董会,顺便就任命鲍德温为第一任校长。那时候,佐治亚什么也没有,但有的是无边无际的土地,议会立法在地图上圈出四块总计数千英亩的土地给大学。你们就办去吧。

鲍德温拿了地图上的这几千英亩地,才发现这离大学的开学还有一段路要走。缺什么呢?什么都缺,最主要的是缺学生。这时候佐治亚连像样的小学中学也没有,你就是有一个大学,谁来上?鲍德温先生发现,他先得把佐治亚的小学中学办起来,未来的大学生刚出娘胎,得从小学教起。

鲍德温说服议会立法,每个县划出一大片土地,土地上的收益专门用于办学,有点像中国旧时的学田。不过那个时候佐治亚不缺地,人少地多,土地上的收益来得很慢。但是这个法规开创了公立教育系统的先例。鲍德温一向认为,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应该由公费来支持。未来的大学生还刚刚上小学,大学一时办不起来,鲍德温总得有事情做。他熟门熟路,就用从小在铁匠铺里听来的东西,搞政治。他成了议会的成员,参与立法。1787年,他代表佐治亚参加了在费城召开的著名的制宪会议,是开会期间佐治亚代表团中发言最多的人。本来嘛,他是耶鲁毕业的北方人,学问是他最好。可见佐治亚人也服他。 那次著名的制宪会议是一次秘密会议,只有后来起草宪法的麦迪逊做了笔记,这笔记发表于50年以后。如今专家研究下来,从边远的佐治亚来的鲍德温代表所起的作用比原来想像的要大得多。他积极地参与了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即建立一个分权的、制约的、平衡的联邦***。就像是存心要架空联邦,他们还一致同意,未来的美国联邦不得设立大学。所以美国有州立大学,却没有国立大学,至今如此。

还有,这位北方人受南方乡亲的委托,在制宪会议上坚持维护了原有的蓄奴制度,给美国的历史留下了最为阴暗的一笔,而他自己呢?他是个北方人,连半个奴隶也没有,他一辈子压根儿就没有很富有过。最后,鲍德温和另一个佐治亚的将军代表佐治亚在美国宪法上签了字。

这样,头一个北方人霍尔在《独立宣言》上签了字,又一个北方人鲍德温在美国宪法上签了字,佐治亚的这两个代表都是北方的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听上去像是命定如此。又过十来年,霍尔已经去世多年了,邻近的北卡罗来纳州说干就干,快手快脚地办起了一所州立大学,招生开学了。鲍德温急了。这时候他发现一代学生已经从小学到中学教出来了,现在是办大学的时候了。1800年,新世纪头一年的一天,鲍德温在当时的佐治亚首府路易维尔召集新的校董会。当年的校董会成员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只剩下鲍德温一个人是原班人马里的。鲍德温说,现在,是我们定下一个地方、造房子招学生、聘教授、办大学的时候了。

这班人就骑马到15年前议会划出给佐治亚大学的地上去勘查,看看大学盖在什么地方。看来看去,一块有山有水、青山绿水的地方最理想,可惜这块地恰恰不是在15年前议会给大学的地上,而是地产商手里的私地,总共633英亩。同去的佐治亚州新任州长约翰o密列杰当下就说,这好办,我把它买下来,送给大学。鲍德温知道,要从无到有地办好一个大学,他可能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他又到耶鲁大学去觅了一个北方人——约西亚o梅格来当新的校长。这就是第三个耶鲁来的北方人。

由当了15年纸面上的校长的鲍德温先生做后台,梅格斯校长让人开出了林中空地,就地取材盖起了几栋木头房子。莽莽丛林里于是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人们从遥远的城市里买来砖头、石灰和钉子,盖起了第一栋教学楼。这栋大楼,现在叫老学院大楼,依然是佐治亚大学的中心。按照耶鲁的样板,梅格斯从北方和英国购买了书籍,办起了图书馆;定购了地图和器材;一支水银温度计是千里迢迢从英国买来的,可惜搬运的时候打坏了,可想而知有多心疼。就这样,在佐治亚的莽莽丛林里,美国第一所由州议会立法设立的大学——佐治亚大学建起来了。围着这个大学,很快迁进居民,形成一个小镇。给小镇起个名字吧。他们郑重其事地命名这个林中小镇为“雅典”,一个古老的名字。

在佐治亚大学的第一批十几个学生的开学典礼上,他们仿照古老的仪式,让雅典的治安警官带领学生列队入场。这个规矩一直沿袭至今,只是现在的3万多在校生已经不可能一起举行开学典礼了,只好象征性地让法学院的博士生做代表。雅典市的治安警官还会穿上200年前的制服,履行这个不曾中断的职责。

当雅典市的第一个市民去世的时候,他们就把他埋在那块公共墓地上,在从教堂通往墓地的路上,治安警官在送葬的队伍前面开道,发出信号,所有的车辆行人都静立表示对这位去世市民的敬意。这个规矩也一直延续到今天。城市大了,市区繁荣了,车流快了,但是当长长的送葬车队缓缓通过的时候,马路上还是一片肃静。这个时候最能表现这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小城市的古老,人心的古老。 南北战争的那几年,佐治亚大学关门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南军去打仗了,学校的房子成了南军的医院。如今大学门口的铭牌上还记着这一段叛乱的历史,小镇中心的马路上还有一个南军士兵的纪念碑,强烈地宣扬着自己的南方本质。当北军的谢尔曼将军从亚特兰大一路放火杀向萨凡纳的时候,他要路过雅典。雅典的民众打算决一死战。奇怪的是,谢尔曼将军的队伍在欧肯尼河对岸稍微停了一下,就绕道走了。雅典免了一场兵灾,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早年殖民地风格的建筑。

也许是因了与耶鲁大学的因缘,100多年后的1935年,佐治亚大学新盖了宏伟的美式足球场以后,头一场比赛,就是佐治亚大学校队牧羊犬队和耶鲁大学队开赛。如今,佐治亚大学名气最响的就是它的球队。说起佐治亚大学要是别人没反应的话,说牧羊犬队,就***都知道了。